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着力构建风险管控与价值创造双轮驱动的财务监管运行新体系

近期,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两个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财务监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需要,更好发挥监督、服务和支撑作用,是当前摆在全省出资人财务监督战线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十二五”全省国资国企财务监管运行工作成效明显

“十二五”省属企业发展在“三期叠加”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总体保持了稳健运行。经预测,2015年省属企业的营业收入将达5800 亿元左右,利润总额将达280 亿元左右,分别比2010 年增长47%和42%左右。一是省属企业经营绩效在全国省级地方国企中位居前列。2014 年全国37 个省级地方国资监管企业中,我省省属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位列4 个达到优良水平的省份之一。二是在浙国有企业对我省工业经济支持作用明显。据省统计局统计,2015年1~10 月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1 个百分点,也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9 个百分点;三是省属企业出口增长一枝独秀,2015 年1~11 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11.5%,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近日,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副省长朱从玖分别作出批示,对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全省国资国企财务监管运行工作,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在风控制度建设、风险业务压缩、风险事项排查、风险资产保全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良好成效。2014 年底,省属企业资金信用输出总额和存货总额两项合计占省属企业净资产和企业国有净资产的比重,已经分别比2013 年底下降19.8%和31.0%。从所掌握情况看,2015年这一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如省国贸集团大宗商品贸易的资金占用下降明显,省物产集团逾期款项指标出现向好势头。

二是以成本为核心,突出加强财务过程管理,在融入业务对标挖潜、严控费用提质增效、筹划税务节约税金等领域积极作为,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杭钢集团通过深化对标挖潜、强化过程控制,近3 年累计降低成本7.1 亿元;省交通集团通过内部整合挖掘税盾效益,仅2015 年就实现税盾收益5.78 亿元。三是以价值创造为驱动,突出加强财务运作力度,在集约财务资源、优化融资结构与成本、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等领域积极作为,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省属企业在资产结构上有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是净资产总额大幅度提升,已经从2010 年末的1677.5亿元增加到目前的3107.6 亿元,增加85%以上,除经营利润的积累贡献外,主要得益于加大资本市场运作力度,有利于省属企业提增发展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债务结构上,2015 年省属企业在负债总额上升10%的情况下,可望实现银行负债零增长,主要得益于省属企业普遍着力构建风险管控与价值创造双轮驱动的财务监管运行新体系潘晓波本刊专稿ZHEJIANG GUOZI142015·11~12 /总第72、73期加大了各类债券融资渠道的开辟力度,有利于省属企业把控融资节奏、强化资金链条。

二、未来几年财务监管运营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一)深刻认识经营诚信问题对国资国企财务监管运行的挑战和风险。市场经济的内在核心是信用经济,保障信用经济的必备条件是经营诚信。如果国资国企财务监管运行在诚信问题上被市场质疑,那么我们当前努力在做的改革重组、转型升级、资本运作、创新发展等一切工作,既不能得到资本市场的有力投资响应,又不能得到消费市场的有力需求响应,即便不会徒劳无功,也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消极局面。最近,国家提出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对国资国企来说,排在供给侧改革第一位的,就是通过改革,确立能够打响国有企业经营诚信品牌的财务监管运行新体系。

(二)深刻认识经营规范问题对国资国企财务监管运行的挑战和风险。毋庸讳言,近年来国有企业在经营投资上出现了较多的风险事件和资产损失,有的已经对企业正常经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挑战和困难。解剖分析这些经营投资风险事件和资产损失情况,除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风险高企影响外,其主要原因,或者是有关企业经营投资行为有章不循、或者有关经营投资内控制度失效、或者是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造成。尽管近年来,在加强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加强企业资金信用管理、规范企业资金存放等财务事项管理、开展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检查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还需要高度重视。

(三)深刻认识“互联网+”时代对国资国企财务监管运行的挑战和风险。“互联网+”时代,是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应用从纵向互通走到横向互通、从管理网络走向商务网络、从相对固定走到快速移动的时代。不积极拥抱“互联网+”,我们将面临失去主要商业成长空间、主流消费群体的危机;不快速拥抱“互联网+”,我们将在同行业竞争中迅速被对手甩在身后。即便在企业财务内控领域,如果不能熟练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快速有效的大数据处理,我们很可能出现制度刚刚制订就已经不适用、措施刚刚出台就已经不能管控局面的困境。


三、对下一阶段财务监管运行的几点思考下一阶段,我省国资国企财务监管运行要紧紧围绕中央“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管,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精神,按照改革的精神和法治的思维,着力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风险管控与价值创造双轮驱动的财务监管运行新体系,努力为我省国资国企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上作出应有的贡献。重点加大五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加强企业财务账本诚信建设力度,打造我省国有企业经营投资的诚信价值品牌。一是逐步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各自尽职、相互独立的工作分工制度,试点探索外派总会计师岗位设置,防止业务冲突对财务账本真实性的影响。二是建设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以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公开为目标导向,使国有企业财务账本经得起“阳光化”的检验。三是不断强化财务账本审计的代理人竞争机制,推动审计中介机构在客观公允、独立审慎履职的基础上,提供尽可能多的审计增值服务,为推进资源有效配置奠定真实可靠的财务基础。(二)加强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力度,营造我省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行为的硬约束机制。一要防止“走过场”,要按照尽职尽责原则,对纳入责任追究负面清单的经营投资行为,严格开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二要防止“走过头”,按照“法无禁止则不问”的精神,鼓励国有企业在负面清单之外放手去干,特别是在转型升级、创业创新上能够勇挑重担、大胆作为。三要加快成立专司责任追究的机构,梳理分析风险蕴含的资产损失情况,符合条件的尽早纳入调查和问责程序,以实实在在的案例给予警示和教育,发挥责任追究工作在规范经营投资行为上的威慑力。

(三)加强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力度,建立我省国有企业内控体系长效机制。一是以开展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检查工作为抓手,推动国有企业增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以加快建立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职责到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体系为目标,建立完善顺应行业特点和竞争趋势、保障经营投资安全稳健的内控制度体系。三是按照“建制-跟踪-检查-反馈- 完善”的循环工作机制,推动内控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努力使国有企业内控制度体系时常保持在对经营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上。

(四)加强企业财务与业务融合建设力度,塑造我省国有企业基于财务运作的市场竞争优势。一是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力,提高企业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相互耦合度,使企业经营投资行为建立在财务资源有保障、业务风险可控制、经营结果可预测的基础上。二是加强财务运作与经营运作之间的相互支撑,以经营战略引导财务资源配置方向,以财务目标管控经营运作成本,使企业经营投资实现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的高度统一。三是在做好有效风险管控的前提条件下,发挥国有企业在融资上的信用、成本和便利优势,创新企业主业的商业模式,做粗价值链,提升供应链。

(五)加大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力度,着力构建企业财务管控和业务开拓的“大数据”平台。一是在建立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不断构建完善企业财务大数据库,实时生成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在线监测和管控企业财务运营状况,迅速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二是加快建立企业外部相关行业、相关业务的财务大数据库,构建比较分析基础上的资产处置盘活报告体系,形成企业资产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投向的信息化处置业务流程。三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建立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移动信息互通互联机制,实现“大数据”平台在企业经营投资中的全方位有效应用。(作者系浙江省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