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EVA与绩效管理
今天通过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张佳林教授的精彩讲解,我对于企业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EVA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其实该项指标在企业界已经应用了好几年,尤其是国有企业,但是我们之前总是对这项指标理解的是是而非,其实展开来讲,企业投入的资金,无论权益资本还是债务资本都应该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这其实是投资的最低要求,以往大家往往忽视了股东权益资本的回报需求。对于EVA大家每年都在计算,也没有专业人士把这个指标讲解透彻,尤其是做绩效管理的部门往往都不是财务部门,我们财务人员只是把相关的财务数据导出来提供给他们,他们按照老师讲解的公式再来生搬硬套,也没有理解其中的本质含义,造成此项指标没有人能讲的清楚,也没有人说得清楚的他的经济含义,于是大家各干各的,各算各的。
绩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但是指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尤其对大型企业集团层级较多,分子公司遍布各地,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要体现系统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各项之间指标的设计要有关联,充分体现连带责任,突出千金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特点。为确保完成集团战略规划实施和落地,建立适合集团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集团公司绩效管理水平。
EVA指标作为绩效管理的目标值,也有他的先天不足,首先是计算的复杂性,从企业的净利润到息前税后利润,在加上那么多调整事项,无论调增还是调减都需要人为的去把财务账目扒一遍,繁琐的调整过程也是财务人员不喜欢这项指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地方国企还是央企每年上报这项指标以及年初从国资委领回这项指标,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都想在财务报表利润的基础上调增项目越多越好,调减项目越少越好,也总是去找一下不可比因素去试图人为调整。EVA要求每一个公司都必须准确的计算各自的资金成本,还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适用不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问题,因为税率和资金成本对于此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
原来传统的指标越来越不适用绩效管理的需要,后来发展到关键指标(KPI),再到现在的EVA,其实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体系,本人认为也可以使用此项指标来评价经营业绩,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公司如果简单的使用会计利润来衡量,还真无法真实反映管理层的水平和能力。而且使用EVA来评价,也真的能使会计利润原形毕露,合适的指标有助于绩效管理的完善和执行,良好的绩效管理也有助于企业建立和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比如现阶段比较热门的“债转股”,通过债权转为股权,公司表面看会计利润一下子增加了,似乎业绩得到极大改观,其实这些都是人为的制造出来的账面利润。EVA指标本身仍具有一定的缺陷,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的可能性,再加上前面说的计算和调整的复杂性,还有就是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经济附加值无法进行比较;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EVA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经济增加值要比成熟或衰退阶段的企业小。
EVA这项指标的意义可能并不在于如何计算、调整或如何正确计算。它的提出,其优点并不是仅仅通过改进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考虑了股东权益成本,从而把会计利润改进为经济利润。采用EVA指标重要意义在于改变完全以利润来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而一种更为科学、客观的标准去对待公司经营业绩。EVA指标能够更好反映公司经济价值和经营管理水平,也能促使经营管理层站在股东的立场进行经营决策,更多的考虑股东的利益,减少经营管理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行为以及信息不对称给股东带来的损失,这对于我国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