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北医三院病种成本管理探索与实践

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切实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2011年北京市开始试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方式。DRGs付费方式,是指医疗保险的给付方不是按照病人住院的实际花费付账,而是根据病人的年龄、住院天数、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同一个组中,根据不同的分组确定定额支付标准,按病组定额支付医疗费用。对于医院方而言,DRGs支付方式使病人的住院费用有了上限控制,医院必须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控制成本,一旦管理不善,医院将自行承担超过支付标准以上的成本。

在这种新的医保支付模式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医院之一,努力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病种成本管理方法:将病种作为成本管理对象,以成本核算数据作为管理依据,将疾病的成本信息与临床业务管理相结合,建立起闭环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过程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取得诊疗流程优化、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患者费用降低等多重成效。2014年共结算9702例病人,占出院人数的11%,涉及医院30个临床科室106个病组。其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制定了基于成本发生地进行成本归集的病种核算模式。将临床路径中所发生的医疗护理工作内容按照发生地点进行成本归集,既能够明确临床路径中的医疗责任,也有利于明确成本责任。

二是通过病种成本管理实现对诊疗环节的成本控制。通过病种成本核算,准确掌握疾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消耗;通过明确成本责任,强化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通过成本分析和专家咨询,找到成本可控点,制定出成本目标并落实到成本责任主体,使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管理效率。通过编制临床路径,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与合理性;加上手术室、麻醉科、检验科等平台科室高效运转的配合,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住院天数,增加床位周转次数,为更多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同时降低住院患者个人的医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