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西方盈余管理理论及其计量方法述评

盈余管理近年来成为会计和审计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整理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外国盈余管理理论及计量方法。
首先,作者对盈余管理理论进行了总结。早期的盈余管理主要是检验会计政策选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这一时期主要有两种假设分歧:一是机械论假设,二是有效市场假说。但是这些假设的预测并没有被证实。1972年Kaplan和Roll对机械论假说提出了质疑,同时一些异常市场反应也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挑战。1978年Watts和Zimmerman提出实证理论,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契约理论并于1986年他们又进一步提出了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1985年Healy和1991年Dechow和Sloan对分红计划假设提出了质疑;1994年DeFond和Jiambalvo通过实证认为债务契约可以发现问题;政治成本假设也得到了验证。与几十余年的研究观点一致的盈余管理定义是:管理者为粉饰公司经营业绩或影响资源分配而在财务报告中运用主观判断的现象。
接着,作者总结了已有文献提到的主要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操控性应计利润法、单项应计利润法、全部应计利润法和收益分布法。对各个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指出了不足之处。
最后,作者整理了我国盈余管理研究的成果。指出我国起步晚还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目前仍没找到一种完美的计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高晓婷整理自《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年第4期,作者: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