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改进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想法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的主要缺陷,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核算 缺陷 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我国预算制度改革时先后制定实施的,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相关政策、规定相继出台。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新《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相比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核算越来越不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影响了现实中固定资产的准确计量和报告。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事业单位一般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其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拨款购置的,使用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赢利,因而对其核算相对也比较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目前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保值增值,以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主要缺陷
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额中,固定资产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其核算也显得尤其重要。但在实际固定资产核算的工作中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不合理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据此,事业单位大量的电话机、沙发等简易办公设施均要在固定资产中核算。而且,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一般物品以及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的规定,标准明显偏低,与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的提高不相适应。
(二)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得不到反映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是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科目来进行的。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一次性列做事业支出,同时增加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具体账务处理是:当取得固定资产时,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一经登记入账,直到报废,会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净值一直等于原值,不做任何变动。这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这种以收入为依据计提修购基金的做法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无法提供关于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情况。非经营性事业单位虽然不从事生产,占有固定资产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但固定资产支出也会随着固定资产的耗费而转移的,既然这样,这项支出就应以折旧的形式分配到每年的支出当中。但目前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当固定资产购建时作“事业支出”处理,会虚增当年事业支出数。其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又会人为地减少每年的事业支出数,从而虚增事业结余。而且,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事业单位每年使用固定资产的耗费不清晰,事业支出信息模糊,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不能体现其净值,导致虚增固定资产的缺陷,不利于贯彻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特别是对一些年代久远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资产的数据更加不合理、不可靠。这势必影响国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造成有些该投资的地方没有投资,而不该投资的地方却重复投资,形成国家资金不能正确使用。
(三)基本建设会计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
另设基本建设账户,基本建设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和经批准的自筹资金,基本建设工程引起的实际成本支出通过“设备投资”、“待摊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列做成本支出。在项目没有完成竣工决算之前,事业单位会计不进行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核算,这部分资产也不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致使会计报表缺乏完整性和真实可靠性。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措施
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通过在事业单位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事业单位应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企业会计的做法,吸收企业会计的核算原则,调整固定资产取得以及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改进会计报表的设置,逐步将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核算协调统一,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会计信息。
(一)重新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及标准
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如电话机等办公用品作为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和管理,直接在当期事业支出中列支,不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同时由于物价因素,提高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
(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
在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下,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同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购入固定资产时不必按资金来源列支,可以直接记入“固定资产”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计入“事业支出——折旧费”和“累计折旧”科目。或者采用另一种方法,就是在计提折旧时,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这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固定基金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同时将“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反映,固定资产在报表中也会体现出净值。另外应当在期末或至少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事业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三)统一会计核算体系
把基建会计核算并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真正反映自行建造取得固定资产的行为,新建“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外购需要安装的工程、基建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在“事业基金”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拨款转入”、“固定资产——投资转入”。等明细科目,分别核算由财政或上级拨入专款、接受外单位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⒈收到财政或上级拨入专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专款
⒉购建固定资产发生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⒊工程竣工结算移交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⒋结转拨入专款,如果按规定收支结余留用,专款拨入数全部转入事业基金:
借: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固定资产拨款转入
如果收支结余上缴,则按形成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转入事业基金:
借: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固定资产拨款转入(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数)
银行存款(收支节余上缴数)
这样,经过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账务处理,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状态及价值状况,使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信息更具相关性及可靠性,从而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较严密一些,更贴近实际一些。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事业单位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J].经济参考报.2005年3月
[2] 陈坷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J].中国财经报.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