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构建朴素有用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人的精神人格、价值取向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并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文化自信”既深且厚,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成为人们一切活动的“基因”,厚重如磐石大地,铸就每个人面对社会各种思潮激荡时的抗争耐力和思维定力。唯其如此,文化自信才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借以立身、引以为荣的文化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就是一种实力和底气。这种自信既来源于中华文化悠久的传统,又来源于我们的不断自省、自警和自我更新,更是我们不断求变、创新永不枯竭的动力。医院文化也是如此。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医院文化从构建到主动发挥作用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在它构建的过程中阻力、困难、迷惘、踟躇不前的状况在所难免。但当我们细致分析、认真对待时,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医院文化真正成为医院自身的一种属性时,它所迸发出的能量、所产生的内驱力,将维护并遵循最合理原则促进医院的良性循环与合谐发展,推动医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一、让医院文化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依据

文化是共同认知下形成的一种氛围,是人类在意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化育氤氲出来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文化改造人,人也创造文化。医院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医院员工是医院文化的承载者、实践者和享受者,是医院文化创造的主体。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作为医院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和造就人,使个人的前途与医院的命运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在建设医院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状况。具体有如下几种:

(一)有的医院将文字当作医院文化,将文字的修辞当作医院文化的个性。钻进古籍中专找很少人听得懂、看得明的文言文;或者挖空心思搞什么“一字文化”、“二字文化”,你是“福”文化,我是“和”文化,他是“德”文化,你是“至善”,我是“秉德”。高高在上,不联系本单位实际、不考虑本行业特点,为文化而文化,对医院文化的认识缺乏足够深度,停留在表面上。

(二)有的医院为保证医院内外部上层关系的顺畅和谐而曲意迎奉,将医院文化演变为“个别文化”、“个人文化”,没有让员工真正地作为主人公自愿参与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医院文化缺乏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无法深入人心,不但没有被医院员工心悦诚服地接受,反而有激起反感和潜在逆反心理的可能。医院文化建设被搞成了虚假官方文化、政绩宣传文化和表面形象工程。

(三)机械强调文化的统一性、整体性,没有充分尊重个人、责权利不对等,不关心组织成员福利待遇改善及发展,不关注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和医院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优秀人才,医院必须拥有优秀人才才能更好发展,优秀人才也只有融入医院文化,才能如鱼得水。用待遇留人是很多医院的现行做法,但待遇或许能留住人却留不住心。因为优厚的待遇并不能弥补因自身价值无法实现而带来的心里缺憾。因此,医院不但要靠待遇留住人才,还要靠医院的发展留住人心,用文化留住人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四)对医院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组织结构形同虚设,表现形式不够鲜明。现实中医院文化部门虽设置而形同虚设,流程不合理,虽然“各守其职,各尽其责”,但相互配合却做得不是太好。以致出现一个员工的工作失误,就会被放大为整个医院所有的医疗技术质量都存有问题的现象。

二、让医院文化成为一种群体意识

医院文化既是一种管理哲学,也是一种群体意识。医院文化最主要的核心内容集中于“精神层”,包括核心价值观、医院远景、医院使命、管理理念、经营哲学等。其后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等,都是为了保证“精神层”能很好地引导医院健康发展,是围绕“精神层”并为“精神层”服务的。

出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实际相脱节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对医院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缺乏足够深度。其实质是误将文字游戏当成了医院文化开发。在文化中,文字修辞是文化思想的有效表达手段,但并不等于文化本身,文化的真正核心不是文字修辞而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让医院文化回归到朴素的智慧,并借此促进和推动医院发展。要知道,我们需要借鉴的不是传统文化的修辞,而是真正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医院领导人应该时刻谨记医院的本位。领导人有偏好并不要紧,但不能为偏好而偏好,要特别注意分寸,毕竟医院不能脱离本职,为文化而文化。要明确医院文化的对象,即究竟是给谁看的。医院文化是要给员工看的,不是给古文专家看,要易懂好记,不要佶屈聱牙。

医院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最基本的存在条件,并以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的方式,组成的一个特殊的团体,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团体。因此,医院文化必须围绕着人展开,把人作为医院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使得个人的前途和医院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让医院文化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面对新形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医院如何做才能让医院文化成为大家共同的组织语言、让医院文化影响到基层员工,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呢?



(一)倡导自愿参与,抓住关键原则

医院的领导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利的那些医院文化因子的作用,要让医院文化成为调整医院内部关系的核心准则,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成为医院内外部关系和谐的保证。看待医院过去以及现在的精神积累要持动态发展的眼光,让医院利益成为组织最高利益,成为全体成员行动的根本准则。在建设医院文化的过程中,要多考虑员工的全面参与和内部关系的调整,激发和鼓励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员工真正自愿参与到医院文化建设的大潮中来,强调医院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及共赢。

(二)建立全面信任,倡导规范管理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遵守内部管理制度,尊重组织运行流程,真正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的医疗市场为导向,不要成为医院制度的破坏者。面对需要探讨和解决的新问题,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在涉及到个人利益及机遇时,要做到利益分配机制和晋升提拔机制透明化,建立公平竞争的内部环境,通过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和对医院长远发展的共同期待,形成团队的战斗力和协同力,建立内部信任,形成生产合力。

(三)不能唱独角戏,倡导多管齐下

不能满足于“各尽其责,各守其职”,在医院管理当中,要讲究相互协作配合。在社会和病人的眼中,医院是被看作一个整体的,医院对外只应该用一种声音说话。如果各部门的合作协同不好,不能与患者及社会形成有效沟通,一次不满意的医疗服务,一个员工的工作失误,会被放大为整个医院所有的医疗技术质量都存有问题和整个医院的失误。只有通过对医院文化体系进行梳理,进行医院文化的宣传与培训,策划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征文、演讲、竞赛和评比等,通过这些系统的、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才能与全体医院成员形成互动,让相互协作、互利共赢的医院文化深入人心,引起共鸣,得到拥护。只有心里有了依从和认可,职工才能在完成本职工作和本部门职能的同时,自觉地积极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把医院视为一个可依赖的整体,把自己视为这个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不能众说纷纭,要建立健全标准

作为管理中的“软要素”,医院文化要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然面临很大挑战。实际上,做好体系的规范和框架的搭建,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一旦形成“精神层”和“制度层”,就不要轻易更改。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医院远景、医院使命、管理理念、经营哲学”等“精神层”的核心内容,阐述方式更不能轻易改变。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术语进行理性梳理,建立其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在进行日常宣传培训的时候,既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医院发展历程中的经典案例,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琢磨和深加工,引入目前面临和正在经历的新现状、新问题剖解分析。但无论是旧的经典案例还是新的鲜明问题,对其的阐释都必须主题突出、主旨明确,不能偏离本源、众说纷纭。同时,行为层和物质层要围绕精神层和制度层,充分体现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精神内核和精髓所在,形成互动配合和良性协同,从而建立起饱满健康的医院形象。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朴素有用的医院文化体系,医院文化就能有效地渗透到基层员工中,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上,大家对医院愿景使命、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的理解基本达到一致。医院文化就能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内而外地调动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医院文化既要具有强大的精神鼓动性和激励性,更要“说我所做”、“做我所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最终达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