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大学高校基于内部控制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
在高校开展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近几年,随着我省高校规模扩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经费来源逐渐多元化,高校在预算执行和决算,在公务支出、资产管理、学科建设、继续教育、科研管理、对外投资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的核算与管理问题。高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内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提高内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浙江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内控建设,积极行动,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建设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2016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收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后,根据学校规模,及时成立了由校长、分管财务副校长、校纪委书记、校长办公室、纪委办监察审计处、人事处、后勤管理处、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资产经营公司以及计划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同时确定了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指定学校计划财务处作为牵头部门,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二)做好人员培训学校计划财务处牵头组建了内部控制建设经办小组,该小组以计划财务处各科室科长为班底,吸纳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科长如:采购中心主任、信息中心主任、资产管理科科长等业务骨干参与。通过一段时间的校内外专业培训,小组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对学校经济业务与财务业务如何融合有了深入的理解,一批内部控制建设骨干力量逐渐形成。在领头人的带领下,学校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基础扎实,会计核算技能逐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逐渐领先全省高校。
(三)制订工作步骤学校计划财务处依据“权责对等、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建设原则,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对计划财务处负责的学校层面和业务层面经济活动进行了“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梳理。如有无建立单位层面的会计机构管理制度;有无建立与业务层面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债务业务、对外投资业务等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办法。同时根据学校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工作步骤与要求(详见下表)。
二、制度基础
近几年,学校计划财务处先后牵头编印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一书、《高等学校财经法律法规汇编》上中下三册;牵头撰写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范本》,主持了省财政厅《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研究项目等省级层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同时,也加强了学校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办法”的模式,先后出台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预算管理制度》+《浙江中医药大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浙江中医药大学预阴陈义明第一步院因财务部门对自己负责的预算尧收支尧债务等业务管理情况比较熟悉袁可直接进行各项业务的流程细分袁比如收支业务活动中的支出业务袁按支出申请尧审核尧审批尧支付尧核算与归档等流程进行细分遥第二步院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袁查找关键节点遥比如支出申请里的预算指标尧调整追加尧口头申请尧经办人汇总尧相关负责人审核等节点遥第三步院根据关键节点袁查找各个节点存在的风险遥比如新增预算需求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曰支出范围符不符合要求袁标准有没有偏高等遥第四步院根据风险等级袁采取对应措施袁进行防范控制遥比如对支出支付的控制袁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曰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曰实行无现金管理等遥第五步院如果业务管理结构不合理袁岗位设置及分工不科学袁需要对业务管理结构进行重建袁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遥比如政府采购指标的管理遥第六步院对不符合内控制度建设规定的业务袁起草制度征求意见稿袁修订原来的管理制度与办法袁并根据新的制度与办法袁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遥第七步院编印工作手册袁包含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结构尧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尧新的管理制度与办法以及权力运行流程图遥基于内部控制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计划财务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步骤与要求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浙江中医药大学收入管理制度》+《浙江中医药大学票据管理办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学费收缴管理办法》”;《浙江中医药大学支出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与办法,在规范学校权力运行、提高内部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设成果
2017年5月22日,经学校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审核,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浙江中医药大学发布了首批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本次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学校保留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预算管理制度》、《浙江中医药大学学费收缴管理办法》等符合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要求的制度和办法;修订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收入管理制度》《浙江中医药大学支出管理制度》《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货币资金管理办法》等不符合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要求的制度和办法;新制订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会计机构管理制度》《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债务管理办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对外投资管理办法》等制度与办法,基本形成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体系。
四、基于内部控制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特色
(一)强调预算控制、源头管理内部控制特别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指标控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如《浙江中医药大学预算管理制度》规定,学校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又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支出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学校根据年度预算方案和项目预算书中核定的经费额度控制支出。“财务一支笔”不得超预算审批经费申请,经办人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开展业务活动。
(二)完善专家咨询、集体议事决策机制内部控制十分强调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的相互分离,对“三重一大”事项,明确规定实行集体决策。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对外投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为学校对外投资的决策机构,负责对外投资的决议;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为学校对外投资的管理咨询机构,负责对外投资方案的审议;资产经营公司为学校对外投资的具体管理部门,负责对外投资方案的论证。又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货币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银行账户的设立及达到公款竞争性存放要求的资金,须报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进行竞争性存放。再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债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是学校债务管理的决策机构。
(三)完善全员参与、归口负责机制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归口负责,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收入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学校收入的组织和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依法组织、注重效益”的原则;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收费项目的立项申报、收入预算的编报、合同的签订、收入催缴等工作。又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支出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学校支出实行归口管理,由各职能部门建立管理办法,或者实行特别审核;按照“谁的经费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财务支出分级审批制,实行“财务一支笔”审批办法。
(四)完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定期轮岗机制内部控制规范的核心是分工和制衡,具体体现在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即申请与审核审批、审核审批与执行、执行与信息记录、审核审批与监督、执行与监督等岗位要相互分离。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要实行定期轮岗。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会计机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计划财务处要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设置预算管理、审核、复核、资金结算等岗位,并实行A、B岗制,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以一岗多人,做到分工不分家,提高工作效率。又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收入管理制度》规定,计算机收费人员可以一人多岗,但是收费数据审核与计算机收费岗位不能同一人。
(五)积极贯彻重要性、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对重要经济活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实施重点控制,并且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支出管理制度》提高了“大额资金支付实行分级审批制”的额度,具体如下(详见下表)。制度中对“分管或联系校领导”审批(或审签)的范围进行了明确:教学、科研、后勤、实验、思政专项,在“财务一支笔”签字基础上,分别由分管教学、科研、后勤、实验、思政的校领导审批。其他经费,学院的由联系校领导审批;部门(单位)的,由分管校领导审批。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支付形式审批人调整前额度调整后额度一次性支付业务财务一支笔2 万元以下5万元以下分管或联系校领导2万~5万元5万~10万元分管财务校领导5 万~10万元10万~20 万元校长办公会10 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上附有学校合同、协议书等业务财务一支笔10 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下分管或联系校领导10万~50万元50万~100 万元分管财务校领导50 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