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在财政金融审计的运用
杨舒媛
近年来,湖州市审计局贯彻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以信息化为抓手,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不断拓展财政、金融审计的视野,运用局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中积累的市级各部门单位的数据,结合各个项目的特点开展审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湖州市大数据审计分析的现状
(一)大数据分析在财政金融审计中覆盖率高,成效较好
2017年,湖州市审计局财政、金融审计涉及4个项目,大数据分析覆盖率达到100%,其中,《多部门数据关联 助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和《大数据挖掘统计功能显身手—持续追踪潜在风险 探索绿色金融实践成效》两个计算机案例入选了省审计厅案例汇编并在全省进行经验推广。2017年,参与了省审计厅组织的6个地市审计局的财政数据标准化验证工作,获省审计厅计算机中心领导好评。财政金融审计处利用已有历史数据为市审计局各个业务处室开放了数据查询“窗口”,2017年新编写了50余条查询语句,完成了30余个模型搭建工作。
(二) 采集的海量数据管理碎片化
湖州目前已建的财政审计联网审计平台有非税收入收缴审计数据分析系统、财政组织预算审计数据分析系统、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分析系统,存量数据涉及财政、地税、人社、民政、建设、工商、公积金等,数据累计年度涵盖2011年至今。已采集的海量数据,整合力度较小,数据管理呈现碎片化,复用率比较低,各业务处室的共享程度不够高。
二、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财政审计思维模式需进一步拓展
在“金财”“金税”工程要求下,随着财政四项改革、财政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立完善,财政审计的客体由传统的纸质、财务数据转变为电子海量数据,分散在财政、税务、金库、银行、部门单位等多个地方,涉及指标系统、计划系统、支付系统、非税征管系统、工资统发系统、社保系统、金库收支、税收征管系统等多个方面综合信息。从近几年的财政审计实践看,发现问题的线索,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数据与其他外部数据比对的结果。大数据快速发展,海量审计数据扑面而来,迫切需要建立大数据分析理念和大格局的审计视野,积极探索大数据财政审计思维模式。
(二)大数据审计分析的瓶颈有待突破
审计机关在探索和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管理机制不顺畅,造成审计数据多、散、碎,无法最大化发挥效用;数据采集技术滞后,造成审计“入不了门”;数据规划协调性不够,数据标准化工作不统一,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复用性不强;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统筹性不够,各地蜂拥而上,造成资源浪费;计算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大数据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不健全,多头管理、上下脱节,影响审计成效提升等。目前,湖州市的财政大数据审计正从目标规划、组织架构、流程结构、系统建设、管理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更好地服务审计工作实践。
三、开展大数据审计策略
(一)积极推进标准化数据校验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大数据审计来说,这个利器便是数据。2017年湖州市成为财政审计标准化数据质量验证试点单位,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为了确保数据验证工作做实做细,有序高效开展,在进行验证前,编制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用了3个月的时间实施了财政标准化数据的校验工作,共提炼财政11个模块50多个校验模型。实施过程中,市县两级审计机关的统筹协调,财政审计业务处室与计算机技术部门上下协作、通力配合。同时,借财政数据标准化校验工作之机,指导县区财政大数据应用及分析,为县区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的搭建出谋划策。通过财政数据标准化校验工作,为下一步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的搭建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审计模型执行大数据分析
湖州市财政金融审计涉及的数据已涵盖财政、地税、工商、社保、科技、民政、国税、银行等多个部门,其中,金融审计除了银行信息化系统直接采集数据和银行提供数据外,还涉及到人民银行、银监局、金融办、财政地税局、国税局等管理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外围数据,数据类型多样且数据量较大,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审计人员利用在建的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以及SQL2008数据库软件和AO2011软件进行数据的筛选和分析,对确定审计重点锁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审计成本,有效地实现了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如在湖州市本级201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全部模型均部署在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中,为分析财政资金的总体运行情况、锁定审计疑点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在湖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防范风险及服务实体经济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中,首次采用大数据统计软件stata和excel的图表功能,展示大数据审计成效,图形化成果的展示更直观,更易于非计算机人员的理解。审计人员通过数据式审计平台已有的审计模型在非现场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并通过审计模型快速发现疑点,实施更精准的延伸审计。
在安吉县政府2016年度财政决算审计项目中,在大数据联网平台上实现了将财政和金融模块分列,财政分支中市本级和县区分列,同时实现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模型的复用,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在湖州市本级降成本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中,不仅采用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还综合使用了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多年来积累的相关部门数据,如结合工商、地税和社保的数据,确定湖州市小微企业名单,再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如费用减免表,确定应减免未减免的费用等,凸显了多部门数据结合,以及数据积累的重要性。
(三)搭建开放式的查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财政、金融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的数据建立在统一数据规划表上,分门别类制作审计模型,管理有条不紊,复用更加方便。实现了现场审计与远程数据分析相结合,主要业务系统数据保存在远程服务器,现场架构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通过移动key实现远程登录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现场验证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大数据分析应用于财政金融审计每个项目中,大数据审计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审计技术方法。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年来积累数据和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的使用率,为所有的业务处室配置了查询账号,分配了查询权限,开放了部分大数据联网审计平台的查询功能,目前开放的查询模块有:财政资金申拨模块、工商数据查询、地税数据查询、企业财务报表查询、社保信息查询、部门决算数据查询等。
湖州市以财政(银行)资金流为核心,收集边缘可利用数据,真正体现“大集中”理念,提炼“从面到点”大数据审计的典型范例,解决大数据与审计实务融合中的问题,构建了符合大数据审计要求的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了保障大数据审计的质量管控机制,依托大数据环境,采取 “集中分析,分别处理,成果共享”的模式,有效实现大数据分析运用在财政、金融审计中的审计质量控制、审计价值提升和审计对象全覆盖。
(作者单位:湖州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