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804 号——行政事业单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行政事业单位加管理会计工作,单位内
部管理,提高管理绩效和公共管理服务平,会公益需求,根
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各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组织
等。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的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财
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不适用本指引。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应用主体应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
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内设部门或内设机构,还可以是重大的项活
动和具体项目。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遵循和的方针、政策,按照《管
理会计基本指引》的一般规定应用管理会计,兼顾公平和效率、公益
性和经济性,实现期性和期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的有机统一。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规、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
之提供相关信息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参照企业相关管理会计
应用指引,综合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动行政任务成和事业
展规实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业务量、优化业务流程、保障日常运
2

行等运营管理活动中,可参照《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400 号——营运
管理》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融资管理活动中,可
参照《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500 号——融资管理》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在风政建设、三重一大控制、范
重大风险等风险管理活动中,可参照《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700 号—
—风险管理》等。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充分了解外部环境、优化内部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市场资源配
置、会公益需求、行业展等法律、经济、会、行业等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与管理会计建设和实施有关的
化环境、组织环境、制度环境、信息系统等。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营造管理会计应用的化环境,包括
立管理会计理、管理会计应用识、全员参与和支持管理会
计的应用等。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业务规模和管理需求构建管理会
计组织体系,包括合理设置管理会计位、配任的管理会计人员,
并建立相应的权责体系,有的单位可以设置管理会计机构。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预决算
制度、会计核算制度、风险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
3

等。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其管理需要编制管理会计报告,
并按分层分类管理或直管理模式导层或管理层报管理会计
报告,以提供决策和管理支持。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流
程,可参照《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0 号——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
相关规定。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和优
化管理会计工作流程,进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有机融合,为单位
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可参
照《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02 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实施单位期展目标、中
期行政事业规、中期重大任务、重要和政策过程中,可应用
战略等工具方法。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战略管理中应用战略时,应遵循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0 号——战略》的有关要求。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设计战略时,应当考虑行政事业
单位所承担的行政事业任务和职能、使、等,确定战略目标,
作为战略的点。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制战略时,可根据单位的特点和
管理需要确定四个度的和内,各个度的战略主和绩效指
4

标应与绩效管理相接。
在产出度,行政事业单位战略主应当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
的管理目标、会目标、生目标等特点,从会效益、经济效益、
生效益等方确定战略主。
在客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考虑现有的服务对和展,
从产品(服务)数量和质量、会评价等方确定、调整服务对与
会价值定位。
在内部业务流程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理业务活动流程和关
环,从运营管理流程、流程、服务对管理流程、遵循
法规等方确定战略主。
在与成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分析现有人资本、组织
化等无形资源的作用,识别与成的关动因素,从人
与、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等方确定战略主。

第四章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政事业战略规、中期预算、
度预算等预算管理活动中,可应用动预算、基预算、性预算、
作业预算、量预算和绩效预算等工具方法。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动预算、基预算、性预算、
作业预算等工具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20 号——动
预算》等相关指引的一般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对于中期项目、受行政任务或事
5

业计调整、执行进度生变化或其受客观(因素)影响需要
动的项目可选用动预算;对于预算基础变化较大需要重核定的
预算项目、项目或一性项目可选用基预算;对于与业务量
相关且有定标准的业务预算,可选用性预算;对于作业流程和
资源清晰的业务,可选用作业预算。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对于常规性活动,且经
费平稳定、合理的预算项目可选用量预算。
量预算,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
平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对于绩效目标明确、可
量化绩效的项目支出,可选用绩效预算方法。
绩效预算,是指以目标为导、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
为核心,将资源分配的加与绩效的提高相结合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其应用主要包括量化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基于绩效目标确定预
算项目的资金需求、监控预算项目的绩效情况、对预算项目的绩效进
行评价和反等。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除了遵循《管理会计指引第200
号——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应用程序外,还
应当包括决算分析和评价程序。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应当将决算作为编制以
度预算的依据和重要参考变量,包括决算编制、决算分析和决算
评价。
6

(一)行政事业单位决算作为预算执行结果的反映,应当格按
照预算法和政会计准则、制度等规定进行编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决算分析工作,对具体收支出
目和项目的预决算形成的进行比较,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
出应对和解决施。决算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决算评价工作,设置决算评价指标
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决算对预算的反映和进作用。
决算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比较法、比较法、对标法等。

第五章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可应用标准成本法、作业成
本法、全成本法等工具方法。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工具
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302 号——标准成本法》、《管理
会计应用指引第 304 号——作业成本法》等相关指引的一般要求。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经常性项目进行成本目标制定、
成本分析、控制和考核时,可选用标准成本法。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标准成本法可根据有关法规制度和定员定
标准,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内分类分项制定标准成本。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业务复杂、间接费用比重较大的
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时,可选用作业成本法。作业
7

成本法也可应用于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单位的业务流程识别作业,可以是某项
(类)业务、某项(类)活动、某个流程、某个环等。
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应确立成本目标并构建适合
的作业成本模型,并通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收关的成本数据和财
务信息。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单位整体、主要业务活动、责
任中心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时,可应用全成本法。
全成本法,是指对业务活动中所生的各种费按照成本核算
对进行和分配,计算出业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工具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全成本应当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
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成本对,直接费用和分的间接费用汇总计
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设置权责
生制的会计和目,建立全成本费用相关原始,加和
成本数据的收、、、汇总和整理等基础工作,为成本
管理提供要的数据基础。

第六章
第二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可应用关业绩指标法、平
衡计分等工具方法。
8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
单位整体、内部部门、业务活动和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可应用关业
绩指标法。
第二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可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规定选
用通用的、共性的绩效指标体系,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等,也可根据
绩效评价对和绩效目标设计个性化的指标。
第三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关业绩指标可分为结果类和动因类
指标。
结果类指标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产出和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预
算执行率、产出比率、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可持
影响等综合性指标。
动因类指标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关动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
和过程类的指标,预算支出、单位产出(产品)成本、产出(产
品)或服务提供量(业务量)等。
第三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单位整体、内部单位(部门)、业
务活动进行绩效管理,以及战略管理中的战略设计与实施中可应
用平衡计分。
第三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平衡计分应当通过设置合理的
指标和权重,实现期与期目标、财务目标和财务目标、结果类
指标与过程类指标的平衡。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产出度、客度、内部业
务流程度、与成度构建平衡计分指标体系,也可根据战
9

略目标和实际情况调整和修四个度的和内。
产出度的指标应当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产出情况,兼顾经
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可选择收支出比率、收
支出结构、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控制效果、资产管理、会效益和
会责任、生效益等方的指标。
客度一般选择服务对的度、服务质量、响应时间、公
度、业务量、数、见采数量、信息公开数等方
的指标。
内部业务流程度可以选择运营能、资产管理、服务提供时间
效率、服务标准、技术、管理变、法律遵循等方的指标。
与成度可以选择职工度、职工与展、职工的
能与素质、信息建设、组织化建设、导、组织展等方指
标。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