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新时期商业银行以资产驱动促进经营转型研究

罗维开 王文婧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改革的背景下,银行盈利分化明显。面对
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突起、资本监管趋严等
新变化、新要求,商业银行应全面提升资产经营能力,从传统“单一
依靠存贷业务”转变为“多元化布局表内外资产,并以资产驱动负债”
的资产负债经营模式,提升盈利能力,提高行业竞争力。
关键字: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资产驱动、经营转型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的新形势分析
1、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发展,导致商业银行负
债成本上升、息差收窄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连续降准降息、取消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
率浮动上下限等措施出台,商业银行息差不断收窄。同时,互联网金
融崛起和民营银行设立,引起商业银行存贷款分流、负债成本上升。

截至 2016 年半年度末,16 家上市银行净息差为 2.18%、较年初
下降 26 个百分点(详见图 1),2016 年来出现明显下降,对盈利产生
负面影响。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寻求风险可控的高收
益资产,稳定息差,保持盈利增长。
图 1 2013-2016 年 16 家上市银行单季净息差变化曲线图

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金融脱媒加剧,导致企业贷款需求不
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
构调整,企业贷款需求减少,还款能力降低,导致银行贷款规模增速
放缓、不良贷款增加。同时,随着多层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企业融
资渠道拓宽,通过债券发行、定向增发、创业板和新三板 IPO 等方式
进行直接融资,对银行贷款资金的依赖度降低。
图 2 2013-2016 年 16 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变化曲线图

截至 2016 年半年度末,16 家上市银行贷款规模 63.24 万亿,较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净息差-累计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1.6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
年初增长 7%,增幅放缓;不良贷款余额 1.09 万亿、较年初增加 973
亿,不良贷款率 1.52%、较年初上升 4 个百分点,“不良”双升,资
产质量下降(详见图 2)。
3、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发行、存贷比取
消等监管新规和金融改革举措,对商业银行资产经营提出新要求
在《巴塞尔协议 III》框架下,新资本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资本
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同时,考虑到资本补充工具和资本市
场补充渠道的约束,商业银行规模扩张受到资本约束影响更大,亟待
从“高资本消耗”转变为“轻资本发展”的模式,重塑资产结构。
随着金融改革推进,2015 年 6 月《商业银行法》删除了贷款余
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 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
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商业银行揽储压力下降,从被动负债转变为主动
负债,不再受负债驱动型发展模式的限制。
4、资产证券化和股权投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委外投资
加大,商业银行表内外可配置资产和投资方式日益增多
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和金融工具创新,表内外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和
方式日益增多,主要体现在:①商业银行的资产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
信贷资产,持有资产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持有到期,投资方式也不再
局限于债券投资,加大对资本市场业务投资力度;②随着人民币国际
化的推进,商业银行逐步进行海外资产配置;③由于市场缺乏优质的
高收益资产,加之银行资管规模大,商业银行开展委外投资,将部分
组合外包以获取主动资产管理的超额收益。
综上所述,面对经营发展新环境、新变化和新要求,商业银行需
要转变传统的“单一依赖存贷款业务、负债驱动资产”的资产负债经
营模式,从而保持盈利增长。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实证分析
本文以 16 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 2009-2016 年公布的年报数
据,对商业银行资产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呈现的特征主要有:
1、生息资产仍以贷款为主,同业资产有所压缩,但投资类资产
配置加快、利润占比提升
商业银行生息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存放央行、同业资产和投资类
资产等。从资产结构来看,贷款仍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生息资产,但
占比逐年下降;随着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加大对应收款项类等高
收益投资类资产的配置力度,对收入贡献度不断提升。
从 16 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来看(详见图 3):①截至 2016 年半年
度末,贷款占比生息资产为 47.66%,自 2009 年来持续下降;②投资
类资产占比达到 32.80%、较 2009 年末提升 12.68 个百分点,规模达
到 34.84 万亿、较年初增长 13.77%,远高于贷款规模 7%的增幅;③
同业资产配置有所压缩,规模为 8.97 万亿,较年初减少 1.05 万亿。

图 3 2009-2016 年 16 家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占比结构变化曲线图


2、付息负债仍以存款为主,但应付债券规模快速扩张、主动负
债能力提升
商业银行付息负债主要包括存款、同业往来负债、应付债券等。
从负债结构来看,存款仍是最主要的付息负债,但占比逐年下降。
从 16 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来看(详见图 4):①截至 2016 年半年
度末,存款占比付息负债为 69.45%,较 2009 年末下降 12.1 个百分
点;②同业往来负债占比达到 22.31%,保持平稳发展;③同业存单
等应付债券规模快速扩张,占比为 4.52%,较 2009 年末提升 3.32 个
百分点。
图 4 2009 年-2016 年 16 家上市银行付息负债占比结构变化曲线图

0%
10%
20%
30%
40%
50%
60%
贷款 投资类资产 同业资产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存款占比 同业负债占比 应付债券占比
3、股份行和城商行转型力度更大,对稳定盈利增长成效更明显
面对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建设推进等新形势,上市银行在资产
布局转型上出现分化(详见表 1),主要体现在:
①国有行对传统存贷款业务依赖高,结构调整力度不足。截至
2016 年半年度末,国有行贷款占比生息资产为 55%,股份行和城商行
占比已下降至 47%和 38%;国有行存款占比付息负债达 79%,股份行
和城商行占比为 63%和 64%。
②股份行和城商行主动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应收款项类等投资类
资产配置力度明显加大,2016 年半年度末规模较年初增幅明显高于
国有行。同时,提升主动负债能力,同业存单等应付债券规模快速扩
张,股份行和城商行 2015 年同比增幅分别高达 137%和 187%。
表 1 2016 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和规模增长情况表
项目 国有行 股份行 城商行
占比 较年初增长 占比 较年初增长 占比 较年初增长
贷款 55% 6% 47% 10% 38% 13%
同业资产 7% -5% 8% -21% 15% -1%
债券投资 22% 11% 14% 23% 19% 12%
应收款项类投资 3% 1% 21% 17% 20% 33%
生息资产合计 - 6% - 9% - 13%
在应收款项类投资中,配置以资管计划及收益权为主。以平安和
招商银行为例(详见图 5、6),平安银行资管计划及收益权占比 81%,
投资方向主要为由非银金融机构发行并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基础资
产为企业债权、票据、银行存单、其他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及资产证
券化资产支持证券;招商银行以券商和基金公司资管计划为主,占比
达到 78%。
图 5 平安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细项 图 6 招商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细项

同时,从国外银行的经营实践来看,资产负债配置的特征主要为:
①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一般在 30%-40%左右;②表外资产占比高,部
分银行表外资产规模甚至超过了表内资产;③存款在总负责中占比一
般不超过 60%,主动负债占比高。
4、理财规模快速扩张、加大表外资产配置力度,推进资产证券
化、加快资产流转
表内资产规模扩张受到资本等约束限制,商业银行加大对理财、
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衍生品、信用卡和贷款承诺等表外资产配
置力度。其中,占比最大、规模扩张最快的就是理财。
2015 年股份制和城商行理财规模增长迅猛,16 家上市银行理财
平均增速为 56.7%,而总资产的平均增速为 17.25%,理财的增长速度
远超总资产的增速(详见图 7)。其中,平安、民生、招商增速超过 120%;
光大、招商、浦发和平安占比总资产超过 30%(详见图 8)。部分银行
已不再倚重于通过表内资产规模的扩张来以量补价,经营的方向正在
0.1% 2%
4%
14%
43%
35%
2%
1、政府债券
2、金融机构债券
3、其他债券
4、信托受益权
5、券商资管计划
6、基金公司资管计划
7、保险资管计划
8%
81%
3%
8%
0%
1、购买他行理财产品
2、资管计划及收益权
3、信托计划及收益权
4、地方政府债券
着重向发展第二张表外资产负债表的轻资本化转变。
图 7 2015 年 16 家上市银行理财产品和总资产规模增长情况图

图 8 2015 年 16 家上市银行理财规模占比总资产情况图

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完成,资产出表成为银行市场化环境下的
合理需求,资产证券化是最主要的资产变现方式。2014 年来,商业
银行借此加快资产周转,增加盈利。
综上所述,从 16 家上市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现状可以发现,为顺
应新形势,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已提前布局和加快实施以资产负债经
营转型,加大机会型资产配置力度,并提升主动负债能力,使其在面
对诸多行业发展不利因素下,仍能保持盈利水平持续地高速增长。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增速 资产增速
39%
33%
31% 30% 29%
27%
24% 23% 23%
20%
17% 17%
12%
9% 9% 8%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光大 招商 浦发 平安 南京 兴业 宁波 民生 华夏 交通 中信 北京 工行 农行 建行 中行
理财/总资产
三、案例分析:浙商银行实施“全资产经营”战略,助力转型发展
(一)分析对象简介
浙商银行,前身为成立于 1993 年的“浙江商业银行”,2004 年
完成改制,总部设在浙江杭州,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改
制来,凭借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实现快速发展。
截至 2016 年 6 月末,总资产规模达到 1.18 万亿,在 12 个省市和浙
江省内全部省辖市设立了 144 家分支机构。在英国《银行家》杂志
2016 年公布的“全球银行业 1000 强”榜单中按一级资本位列第 158
位,按总资产位列第 117 位。
(二)“全资产经营”战略探析
浙商银行在 2014 年底开始实行“全资产经营”战略,重塑资产
负债表,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
1、什么是“全资产经营”战略?
“全资产经营”战略,就是从过去依赖信贷市场为主,转变为“信
贷、资本、期货、外汇市场等各项金融市场业务的统筹管理和集约经
营”。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多元化配置信贷类、交易类、同
业类、投资类资产。同时,以资产经营能力驱动负债,实现各类资产
与负债在来源、期限、成本上的匹配,进而重塑资产负债表。
简单来说,“全资产经营”主要体现在资产经营市场、方式、角
色和模式的转变上: (1)经营市场转变。从单一参与信贷市场向货币
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整个金融市场转变; (2)经
营方式转变。从单纯持有资产向交易管理资产为主转变,如证券化、
撮合交易、代客管理等; (3)经营角色转变。从信用中介为主向兼顾
资本中介转变,积极参与直接融资市场; (4)经营模式转变。从重资
产、重资本向轻资产、轻资本经营模式转变,从“融资”向“投资”、
“投行”经营模式转变,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综合金融方案商转变。

图 9 浙商银行“全资产经营”战略

经营措施体现在:(1)不断开拓客户渠道,根据公司、个人、小
微、同业客户需求变化,强化条线联动与交叉营销,加强产品组合与
产品创新。例如,推出针对企业的“涌金资产池”系列产品、个人的
“增金宝”、小企业的“小微钱铺”、网络金融的“P2P 资金存管业务”
等创新型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构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大力发
展资本市场和投行业务,通过参与资本市场、资产管理、股权投资等
方式,为企业提供债券承销、并购重组、定向增发、代客募资、代客
交易、投贷联动、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致力于打造企业的
“直接融资服务银行”。
(3)在新资本协议的基本框架下,构建与全资产经营相适应的
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覆盖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
险、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等风险领域,实现全资产、
全负债、全流程的风险管控。
2、阶段性实施成效分析
在当前经济下行、利差不断收窄、信用风险持续暴露等环境下,
浙商银行大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创新把握各类潜在市场机会,
实现了逆势地高速增长。主要体现在:
(1)从规模指标上来看(详见图 10),2014 年总资产规模达到
6699 亿,同比增长 47%;2015 年突破万亿,达到 1.03 万亿,同比增
幅高达 54%,远高于 A 股 16 家上市银行 12%的增幅;2016 年半年度
达到 1.18 万亿,较年初增长 15%,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图 10 2010 年-2016 年半年度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和增幅情况图

在“全资产经营”战略下,浙商银行表内外资产配置的主要特
征(详见表 2、3):①从 2014 年起,明显加大对应收款项类投资的配
0%
10%
20%
30%
40%
50%
6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半年度
总资产 增幅
置力度,主要投向信托和资管计划。2014 年-2016 年半年度总资产分
别增加 1819 亿、3617 亿、1499 亿,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分别增加
1701 亿、2438 亿、764 亿;②贷款投放平稳增长;③表外资产中理
财产品规模大幅增长,2015 年理财产品规模达到 2141 亿,同比增长
396%。
表 2 2013 年-2016 年半年度浙商银行资产结构情况表
单位:亿 2016H 2015 2014 2013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1、贷款及垫款 3,981 19% 3,352 33% 2,523 19% 2,126 19%
2、投资 6,214 19% 5,208 116% 2,407 414% 468 47%
其中:应收款项 5,099 18% 4,335 129% 1,897 868% 196 88%
3、其它 1,621 -8% 1,757 -1% 1,770 -23% 2,287 25%
资产合计 11,816 15% 10,317 54% 6,700 37% 4,881 24%
表 3 2012 年-2016 年浙商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细项情况表
单位:亿 2016H 2015 2014 2013 2012
信托和资管计划 4,681 2,511 761 136 0
同业理财 435 1,776 803 53 64
在负债端结构上,浙商银行通过加大发行同业存单和债券力度,
提升主动负债管理。2015 年发行同业存单 757 亿,同比增长 96%。同
时,通过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业务,派生的公司存款增加明显(详见表
4)。
表 4 2013 年-2016 年浙商银行负债结构细项情况表
单位:亿 2016H 2015 2014 2013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1、客户存款 6,446 25% 5,160 42% 3,633 14% 3,197 20%
其中:公司活期 2,414 34% 1,800 44% 1,250 7% 1,169 18%
公司定期 3,733 20% 3,101 46% 2,119 22% 1,731 25%
2、应付债券 986 10% 899 88% 479 705% 60 32%
其中:发行债券 243 71% 142 54% 93 55% 60 32%
同业存单 743 -2% 757 96% 386 - 0 -
负债合计 11,185 14% 9,820 54% 6,368 38% 4,603 33%
(2)从盈利指标上来看(详见图 11),2015 年实现营业净收入
251 亿、同比增长 46%,净利润 71 亿、同比增长 38%,远高于 A 股 16
家上市银行营业净收入 9%、净利润 2%的增幅;2016 年半年度实现营
业净收入同比增长 52%、净利润同比增长 42%,继续保持逆势地高速
增长。
图 11 2010 年-2015 年浙商银行营业净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图

从盈利细分指标来看,对浙商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①加大投资类资产配置,金融投资利息收入大幅增长,有力地推
动利息收入高速增长。2015 年实现收入 225 亿、占比利息收入 47%,
同比增长 213%;2016 年半年度实现收入 144 亿、占比利息收入 5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营业净收入 净利润
②理财服务手续费收入激增,助力中收实现高增长。2015 年实
现收入 21.31 亿,同比增长 502%,成为手续费收入最大来源、占比
达到 51%;2016 年半年度实现收入 22.61 亿、同比增长 518%,已超
过 2015 年全年收入,占比中收达到 69%。
③做大资金业务,金融市场分部收入从 2013 年占比营业净收入
的13%提升至2016年半年度的43%,对 盈利贡献不断提升(详见表5)。
表 5 2012 年-2016 年半年度浙商银行分部收入情况表
单位:亿 2016H 2015 2014 2013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1、公司银行 78 49% 131 52% 123 71% 100 74%
2、零售公司 13 8% 22 9% 20 11% 16 12%
3、资金业务 68 43% 98 39% 30 17% 19 14%
4、其它 1 1% 0 0% 0 0% 0 0%
合计 160 100% 251 100% 174 100% 135 100%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策略的建议
面对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脱媒加剧、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和取
消存贷比约束等新变化、新要求,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从传统的“负
债驱动资产”转变到新形势下的“资产驱动负债”经营战略模式,全
面提升资产经营能力,保持盈利增长。
“资产驱动”策略是以“资本”为核心,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
决定配置和投放各类表内外资产的种类、规模、价格和期限,再决定
与资产相匹配的负债计划。这是一种适应新形势下的全新经营策略,
与传统的“存款立行、以存定贷”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详见表 6)。

表 6 “资产驱动”与“存款立行”比较
存款立行 资产驱动
适用环境 利率管理、存贷比监管、分业经
营、负债以存款为主
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发达、混
业经营、负债结构多元化
核心基础 存款增长 优质资产获取
配置流程 负债→资产 资本→资产→负债
资负管理 稳健审慎,以存定贷,以存款增
长支撑资产扩张,不用非存款负
债进行信贷投放,严控错配
灵活主动,资产负债组合,前瞻、
动态管理,在确保流动性安全的
前提下,适度运用主动负债,适
合错配,对流动性管理要求高
架构考核 前、中、后台相互牵制过多,协
同不足;考核偏重存款,强调单
一、过程性指标
整体推进、协同作战,前、中、
后台均以获取优质资产为根本目
的;注重综合性效益型指标的考
核;资本管理和资负管理统一
数据来源:彭纯.商业银行资产驱动策略[Z].中国金融,2016,15:12-14.
商业银行可从以下五大方面推进“资产驱动”战略的实施:
1、前瞻性地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多元化发展资产业务
在资产配置管理上,从“以表内贷款为主”转变为“多元化发展
表内外资产”的经营战略,建立“固定收益+股权投资、境内+境外市
场、表内+表外资产”驱动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格局。
(1)借助金融市场、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等市场化
业务,加强产品组合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债券承销和投资、外汇和
衍生品交易、券商、信托和保险等资管计划、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
化、并购融资、股权直投、投贷联动等交易型资产业务,做大资金和
资本市场业务,提高非信贷资产占比、以及资产周转率和收益率;
(2)积极拓展海外投资市场,加大海外高收益资产配置力度,
提高投资收益率,分散风险;
(3)选择优质的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机构,适度扩大资金委外
管理规模,提高金融市场整体资产运作能力。
2、建立以资金募集为中心统筹表内外负债管理
在负债配置管理上,从传统的“存款立行”转变为“主动资金募
集”模式,实现资产和负债在规模、价格、期限上地匹配。:( 1)通
过发行同业存单、个人和企业大额存单、金融债券等形式,提高主动
负债能力;(2)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保险、
基金、理财等服务,提升资金募集能力。
3、建立完善的资本、定价、风控和考核机制,提供管理支持
(1)加强资本预算管理,引入资本分配机制。①准确预估盈利
水平,合理编制资本预算,确定风险资产总规模;②对各机构和条线
进行资本最高限额分配、约束,并对“利润贡献大、资本占用少”机
构、条线、业务和产品进行倾斜;
(2)推进建立市场化 FTP 定价机制。从行业、地区、客户等维
度细化定价标准和模型,提高表内业务的 FTP 定价市场化和精细化水
平,合理反映资金的市场价格趋势;
(3)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风险
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准入标准,确保多元化资产业务规范发展;
(4)建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考核制度。以“效益优先”为原
则,对分支机构和条线的非信贷资产规模和收益率进行考核,从而带
动资产负债的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 陶白云.金融改革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全资产经营之道 [J].财政金融,
2016:12.
[2] 郭炎兴.全资产经营的魅力—刘晓春谈浙商银行战略转型布局[Z].中国金融
家,2016,01:29-31.
[3] 徐虔,韩晓宇.后发制人,弯道超车—访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Z].银行家,
2016:30-33.
[4] 彭纯.商业银行资产驱动策略[Z].中国金融,2016,15:12-14.
[5] 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转型研究—以无锡
市中小型银行为例[J].金融纵横,2005,11:56-65.
[6] 郭新忠.探究银行“资产配置荒”求解业务转型[J].金融市场研究,2005,
12(43):45-51.
[7] 杨坚旭.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突围转型[Z].银行家,2016,4:
38-40.
[8] A 股 16 家上市银行和浙商银行 2009-2014 年对外披露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