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从资产负债角度看管理会计如何推进

■王玉秋/文


在财务会计视角下,企业的资产负债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对企业过去会计期间已发生的事项计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是各项目不同时点计量数据在同一时点的汇总。而在管理会计视角下, 资产负债是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确认基础,对每一项目按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是各项目在同一时点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按照决策有用性的目标,管理会计下的计量更能体现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
资产负债项目的核算与管理
财务会计对存货的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特料等。对于财务会计提供的存货信息,管理会计关注的是存货在企业的流转速度、存货的储备时长、仓库的容纳平衡点以及存货的有用性。所以管理会计视角下的存货应将每类存货再细分为储备存货、流转存货和无效存货。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尚未收到的款项。企业应收账款以实际发生金额入账。财务会计使用的是入账账龄,但是对于提供安装工程、大宗设备、长期服务的企业来说,合同约定的事项未完成,应收账款未到账期,在对方单位信用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应不存在减值迹象。所以,管理会计在计

量应收账款的未来现金流量时,一是要取
得合同账龄;二是应收账款收回的计价方式,需要考虑客户方的管理责任;三是进行应收账款的异常情况分析,包括产品结构变化、合同账龄及实际账龄的变化。
按照以上的计量信息,即使在会计上年限超过5 年的应收账款,如果未到正常的合同收款期,对方单位运转正常,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计提坏账准备;而在会计上划分为 1 年内的应收账款,如果已到正常的合同收款期,则应引起管理层重视,推进清收。
管理会计推进中的局限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管理会计视角下的资产负债,更能反映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更利于管理者适时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的现实状况,有利于管理者作出战略决策,但是由于目前业界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划分及其融合程度不高,限制了企业推进管理会计的进程。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一是使用者不同,财务会计的使用者是企业的所有者、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用者,管理会计的使用者是企业的管理层。二是在职能定位方面,财务会计侧重于“记录价值”;管理会计侧重在“创造价值”,其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结合。
业界的认识局限导致会计界过分强调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两大分支,在服务对象上,误认为财务会计属于
“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属于“对内报


管理会计视角下的资产负债,更能反映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更利于企业的管理者适时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的现实状况



告会计”,甚至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对立起来,使管理会计的发展相对滞后,阻碍了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管理会计预测、比较、评估的目的,必须基于财务会计核算的资料和信息。例如,资产负债项目和存货管理,要依靠财务会计提供的存货周转率、流转速度指标;应收账款管理要依靠财务会计提供的入账价值和入账时间;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管理,要依靠财务会计提供的固定资产目录。而管理会计角度的存货分类、应收账款合同账龄,如果不融合到财务会计的体系中,单靠企业重新划分、重新分析,耗时巨大。
推进管理会计的有效途径
管理会计是为组织创造价值和保值而收集、分析、传递和使用与决策相关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财政部在关于全面

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
出,管理会计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因此,这也都说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过分强调财务会计对历史信息的记录,必然会忽略管理会计预测、决策的效能;过分强调管理会计的决策职能,必然会忽略财务会计对历史的反映,两者只有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一方面,企业应进一步推进业财融合。伴随经营的变化,企业面临的传统和新型风险将不断增长并最终体现在财务上,财务要找出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并予以改进,就应该延伸到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如资金、采购、销售等业务环节中。因此,这必然要求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协同运作,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和控制到位,从而实现其控制监督与防范风险的目标。
另一方面,企业应进一步推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从管理会计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备通用性、客观性和透明性的质量要求和特征,要达到该要求,管理会计必须进一步与财务会计融合,管理会计中的内容和方法的实施,其基础数据必须基于财务会计核算的资料和信息。从财务会计目标要求来看,要实现其满足“预测、比较和评估”的要求,也有必要与管理会计的目的与要求相融合、相对接,以便能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发挥财务会计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