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构建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框架

■秦格 刘晓艳/文

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基础是什么?是对生态环境损害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计量问题。解决生态损失与补偿计量的切入点是什么?是社会成本内部化。
笔者认为,社会成本内部化的生态环境补偿会计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区别主要在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主要是反映自然资源的客观状况,而生态环境补偿会计主要反映是生态环境补偿的主观努力结果。两者反映的信息范围和侧重点是不同的, 当然两者的信息可以相互补充。从经济计量向会计计量是计量研究从可行向精准发展、提高绩效的必由之路。
提供生态补偿会计信息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目的是提供生态补偿会计信息。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理论的前提假设,包括4 项,即可持续发展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其中可持续发展假设是后 3 项假设存在的基
础。会计要素有6 项,其中生态资产、生态负债、生态权益是反映生态环境整体状态的会计要素;生态效益、生态
成本和生态补偿利润是反映生态环境补偿业绩的会计要素。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原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等 8 项原则外,拟增加价值递增和市场化原则等两项新原则。
其中会计范式和会计计量属性的确定是重点。现有会计范式大多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所以,探讨会计范式以及由于会计范式选择不同带来的计量属性选择便是研究的关键。在该部分的研究中尝试用现金流量会计范式或权责发生制,如果用现金流量会计范式则对应会计计量属性就是可变现净值,就可以将生态损失用社会成本来计量。
构成要素的核算设计
会计要素研究的重点是生态负债,基于社会成本内部化的思想,社会成本为生态负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同时为生态资产和生态权益的计量提供依据。生态负债可以分为生态流动负债和生态非流动负债,生态流动负债主要反映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生态非流动负债则反映生态环境损失的实际值或预测值。在这一点上,其与财务会计的负债分类有很大的区别。
生态非流动负债主要通过预测的方式来进行估计,这主要是由于事后计量不能有效的将社会成本内部化,污染企业可能利用各种经济和法律手段逃脱责任,必须要利用预测计量进行环境损失量度。所以,非流动负债向流动负债转换,就是生态补偿由预测规划向实现方面转换,生态资产和权益的增加则确认这种转化。生态效益反映的是本年生态补偿活动实现的生态效益实现值或评估值;生态补偿成本是本年各项社会成本的归集和汇总;生态补偿利润是本年生态补偿工作收益。
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报表体系初步设想是由3 张主要报表组成,分别是生态资产负债表、生态补偿利润表和生态补偿成本表。生态环境补偿会计分析体系的初步设想是通过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报表分析,反映生态补偿工程筹资、运转、效益和权益估值分析等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该部分的研究,可以解决生态环境补偿会计信息分析和归纳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工作要点。
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
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绩效评价指标、指标标准值和绩效报告设计等。目前,我国的各类生态绩效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尺度,该部分如何贯彻生态绩效、经济发展、管理手段和适应优化的平衡关系, 进行总体设计是研究的关键。
笔者认为,指标必须是可控指标, 要体现主观努力的结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指标,主要反映由于生态环境改善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类是非财务指标,主要反映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社会效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考核主要用相对数和绝对数对比来得到。通过该部分的研究可以为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构建比较完善的应用指引,帮助人们了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做好绩效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