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思考
余杭区道路运输管理处 张姝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有别于企业财务,具有 一定特殊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 务规则》出台后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等明确了行 政事业单位财务操作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等确保了财务工作的真实 性合法性。在各项财经法规的管理下,行政事业单 位的财务工作可操作空间已经大大减少。除部分事 业单位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一般以收付实现 制为基础,操作上相对比较简单,内容相对固定, 大多数从业人员经过一定培训后即可上手。简言 之,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内容,而工作内容会影响 财务人员的工作状态。笔者希望通过对行政事业单 位财务岗位现状的分析,进行一定思考,寻求相应 应对举措,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内部”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受重视程度低 作为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标配”,财务部门 或者说财务工作必不可少,但由于财务部门不是关 键部门,所以受重视程度低,大多以后勤部门的形 式存在。可是近年来,财政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 格,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也越做越细致,平日 工作量并不少,甚至超过了某些业务科室,但认可 度和关注度却不及业务科室。看起来财务人员做得 很“苦”,但收入待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一般情 况下,除非单位招聘专职财务人员,否则业务科室 人员不太愿意从事财务工作,而多年从事财务工作 的资深人员常常因为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要求转 岗。笔者认为,这一现象最大的根源是财务工作没有上层构建,财务人员没有上升渠道和提升空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 工作不像企业财务,企业财务人员收入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个人自 身能力可以影响企业发展,自身提高的同时可以带动企业上升,财务 人员工作目标明确,动力充足。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大多并不 能通过自身工作改变自身地位,他们常常寄希望于工作年限来证明自 我价值。工作的平台直接决定了工作的高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通过《浙江省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统计了截至2016年3月杭州 市本级近400家行政事业单位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的年龄、学历、 专业、职称等信息,详见表1、表2。
从上述两张表中,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年龄偏大,50岁及以上占比37.3%, 40-50岁占比24.1%,30-40岁占比27.6%,30岁以下占比只有11%,40 周岁以上从业人员已经超过60%,在未来的5-10年将有大量的财务人 员退休。除正常通过招考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财务人员,很大一 部分财务人员为多年前工作调整转入。年龄偏大也会降低从业人员学 习的动力与能力。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所学专业财经类与非财经类各占比 50%,表格显示,相当大的一部分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这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大部分的工作停留在记账、算
账等简单核算上,经过一定学习 及培训后,不是“科班”出身的 人员也可以从事财务工作,相对 而言“门槛”较企业财务低。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 员学历大多集中在本科以及专 科,本科占比45.6%,专科占比 27.9%,硕士占比仅有4.2%,博 士及以上没有。这得益于行政事 业单位的招考制度,本科、大专 是“敲门砖”,说明大多数财务 人员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但日复 一日的重复劳动使其自我提高意 识降低,对学历的自我要求仅停 留在原有层面,没有提升学历的 强烈意识。 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 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比不 高,中级及以上人员只占20%左 右,这说明大多数财务人员对专 业资格提升“热情度”不高,财 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持续学习动 力和钻研的精神。这或许与行政 事业单位的工作氛围有一定关 系,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大多踏 实勤恳,但工作性质的局限,在 长时间一成不变的机关工作后学 习主动性慢慢下降,工作的热情 和积极性也不断衰退,工作性质 影响着工作态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 岗位的“外部”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现 状并没有引起从业人员以及有关 部门的足够重视,不少行政事业 单位的领导不清楚不了解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些地方的人事 编制部门甚至已经开始筹划减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 岗位编制,提出财务外包的构想,借此消化多年来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超标的现实。这在财务工作量小 的单位或许可以试行,但对于日常业务量大、账务 处理复杂、涉及金额较大的部门来说会存在一定隐 患。没有专职财务人员,如何去监督外包工作的完 成度;外包财务人员不了解单位具体情况遇到离任 审计如何处理;面对多个单位同时财务审计财务检 查,外包人员是否有精力去一一应对等。财务外包 只能解决最基本的账务处理和在规范化模式下的批 量处理,但涉及具体业务、资金走向等详细情况时 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旦大批量财务外包,多年 后势必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青黄不接,会 计人才断层。 其次,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发展,利用机器进行 账务处理已经出现。据外媒报道,不少职业将来都 面临被机器人取代的危险,会计被机器人取代的风 险高达99%。在不久的将来,机器替代人工进行低 端财务处理将会成为趋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 务工作被机器替代也会成为现实。如果行政事业单 位财务人员依然满足于现状,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记 账算账上,那么财务岗位终将被机器取代。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如何积极应对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面对财务 “困境” 面对“内忧外患”的现实状况,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人员应增强危机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 高工作效率,提升自我实力,不被时代淘汰。行政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容易产生惰性,容易随波逐流, 必要的竞争可以保持清醒头脑,“鲶鱼效应”常常 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坚持主动学习, 积极参加各类政企财务培训,积极参与各类选拔学 习,开阔的视野有利于博采众长,与优秀的会计人 员在一起才会看到差距,从而产生学习提升的动 力。虽然行政事业财务与企业财务存在差别,但企
业财务人员坚持不懈提升自我的精神值得行政事业 单位财务人员学习。 (二)明确财务部门和人员定位,有针对性地 培养财务人才 只有相关部门明确回答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 门、财务人员的定位、方向和目标,才能从根本上 消除财务人员的疑虑,才能从根本上触动和推动财 务人员提升业务水平。不同的单位可以有不同的定 位,对于日常业务较多、财务处理复杂的单位,理 应加强财务工作,提高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财 务部门更好地得到发展才能保障业务科室更好地开 展工作。同时,积极营造财务学习的氛围,在会计 人员继续教育中,将行政事业财务知识与企业财务 进行分类培训,对《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 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 计制度》等内容进行针对性培训;鼓励行政事业单 位财务人员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以及综合学历,整体 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财务工作的提高。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向管理会计转型 财务人员的职责定位应是“客观记录者”, 也应是“分析管理者”,其职能应转型升级,由 “具体核算+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向“综合分析 +预测预判+参谋助手”转变。管理会计是大势所 趋,将来会计发展的方向也应是分析预判,为决 策做好数据基础。只有不断提升高端的管理分析 能力,形成自我核心竞争力,才不容易被替代, 更为全面的能力也有助于财务人员提升自我地 位,体现自我价值。 (四)适应时代变化,做好转岗准备 在现实情况下,不可避免有部分财务人员仍将 被替代,好在大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还是具备一定的 学习能力,能适应工作的转换,所以财务人员应做 好双重准备,在不断提升自我附加值的同时,平时 多关注业务科室工作动向,即使身处财务岗位也应 坚持学习业务知识,找寻合适机会体验多种岗位, 成为可攻可守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