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解析浙江国企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IPO上市和重组态势
去年6月26日,浙江省首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券 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证券) 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 如今,浙商证券全资控股浙商期货、浙商资本、 浙商资管3家子公司,100余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 22个省份,形成全国性财富管理网络布局。 作为券商,如何为企业上市及并购重组提供助 力?目前市场态势如何?IPO企业如何提高过会 率?记者就此采访了浙商证券董事长吴承根和董事 会秘书张晖。 ■ 券商尽早进场 企业IPO弯路走得越少
直接融资一直是资本市场基本功能,对于我国 资本市场而言,最主要由IPO和再融资两大板块组 成。 券商(保荐机构)、律所、会所被称为企业改制上 市过程中的“三驾马车”。目前,国内共有券商131 家,其中上市券商33家。 在IPO全过程中,券商工作主要分三部分:向证 监会申报材料前工作;材料在会期间补充半年报及 年报,证监会初审过后进行问题反馈;保荐人和企业 一起上发审委,审核通过后进行路演发行等。 “券商越早进场,企业IPO计划弯路走得越少。” 吴承根表示,“企业确定IPO计划后,聘请券商投行 开展企业投资人引进、改制、辅导、申报审核、保荐承 销、发行上市等工作,这就是券商正式进场了。” 据张晖介绍,企业有上市融资的想法时,券商 (保荐机构)先期沟通并安排会计师和律师摸底,判断企业IPO的可能性以及上市成本。企业慎重考虑后, 若 确定未来上市,目标期一般1~3年,则需要聘请上述中介 机构,对公司开展全面尽职调查并制定IPO实施方案及计 划时间表,付诸于实施。 “券商和企业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吴承根表 示,近两年来,随着企业IPO情绪的高涨,证监会审核标准 的提高,如何成功运作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项目,已成 为券商评价体系里的重要一环。 ■ 打铁还需自身硬 IPO重质不重量
近两年来,证监会对IPO申请审核很严,令许多企业 折戟。企业被否的原因也五花八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独立性缺陷、社会负面评价等,都可能让IPO功亏一篑。 2018上半年,全国共109家IPO企业上会,其中59家 获通过,44家企业被否,通过率为54%, 较2017年79%的 通过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过会率创下新低。 “今年的IPO重质不重量。”吴承根感叹,“过会率降 低、新增申报企业数量下降、平均募资规模上升等是现在 IPO的常态。” 吴承根表示,自身条件优质的企业,可大大提高过会 率。 “上半年被否企业数量众多,财务数据是否存疑、是否 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是否存在关联交 易等均是发审委关注的要点。”吴承根表示“,此外,股权结 构、募集资金使用、公司内控会成为IPO被否的因素。” 今年1~8月,发审委共审核了152家次企业的首发申 请,成功过会77家,通过率仅为50.66%。 “在金融去杠杆、严监管、防风险的主基调下,企业真 实的盈利能力以及持续性将是IPO审核的重点,”吴承 根判断,今后,优质企业上市的排队时间可能会缩短, 上 市速度会进一步增加;IPO堰塞湖现象将会得到缓解, 监督制约机制也会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2018年,浙江IPO在审企业数量高居全国 第二,IPO进程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 关注资产注入与潜在壳资源 国企上市重组前景乐观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国企数量仅约占全国的2%。 据统计,截至4月,我省上市企业420家。其中,省属国 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13家,仅占上市总数的3%左右。 “浙江的民企所有制相对比较明确,竞争机制灵活, 与国企相比,在上市的驱动力上更足。”张晖表示“,民企 劣势在于财务制度的规范性不够、发展规模偏小等事 项,造成过会率低。” “IPO虽是企业最主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但低通过 率让借壳上市这一捷径也成为部分企业的首选。”张晖 表示,壳资源对于不少谋求上市的企业有着极大的诱惑 力。目前,对于无力通过整体上市或者资产注入来拯救 的企业,如何寻找潜在壳资源,为上市需求做准备,也是 目前企业面临的痛点。
据了解,目前潜在壳资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化工、 造纸等传统行业,同时市值在50亿元以下、公司实质性 亏损的企业是壳资源的集中点。 浙江资本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批优质企业 已进入上市公司,留给传统型企业的上市机会就相对较 少。吴承根认为,传统型企业一方面可以在细分市场取 得龙头地位,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增加企业的上市几率; 另一方面,可通过并购重组获取一定的上市条件。 “国企本身的管理体制较为规范,自身实力上去了, 内部管理上去了,自然上市的困境也更易突破。”吴承根 建议,国企可以从加强集团化平台运营,夯实国有资产 基础,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上下苦功。 7月份以来,政策基调从 “去杠杆”调整为 “稳杠杆”, 政策组合将逐步调整为 “宽松货币” + “积极财政”。总体 上,政策将有利于股市与债市的恢复。 吴承根表示“:某一个具体阶段提高门槛,这是一个 阶段性问题。阶段性地提升门槛,挡不住中国资本市场 创新发展的步伐,也挡不住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 自我成长的路径。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路径也是 明确的。”他同时认为,对企业来说,重点是要去适应这 种制度的修正,作为券商则要和政府一起加强中小企业 的引导和培育,使它们能够尽快修炼好内功,做好进入 资本市场前期相关工作,争取尽快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