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出发,预算工作 的启动,到底需要做哪些准备?
为什么要做预算准备?
我们在做事情时,一般就怕两种情 况:第一,方向错了;第二,原地不动。就 如笔者所见的一家公司来说,天天喊业 财融合,但迟迟没有做,就属于第二种问 题。但这个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预 算实施的方向错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预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做过预算 的同仁,可以张口说出很多,比如:制定 计划、交流思想、协调活动、资源分配、责 任主体确定、授权、建立控制系统、绩效 评价、激励员工参与经营并提高业绩等。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目的,一般企业 做预算的时候,都做了。但为什么做了 以后,预算控制作用往往没有发挥?为 什么很多企业,即便建立了预算机制, 在 实际经营中仍旧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 老调重弹的问题? 笔者经过观察,发现了一个问题, 就 是预算准备的“方向错了” 。从财务管理 的时点管理来看,分为3个,即事前、事 中、事后管理。 之所以分为3点,是为了针对管理成 本而言。事后管理的成本显然最高,而 且有的时候都不是付出成本就能够解决 的问题。所以,事前管理就应运而生, 预 算工作其实就是一个事前管理的工具。 进一步来说,任何工具的实施,都是 需要准备的。预算工作的准备,也不例 外,实质上就是为了日后实施阶段的有
序展开。所以,在预算启动前,各项准备 均需要分步骤地展开。下面笔者就分别 讨论下从财务思维和业务思维下,预算 启动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为何需要业务逻辑?
从财务思维来出发,笔者认为,预算 启动要做如下的准备。 一是预算宣讲。确定董事会经营目 标、预算目标、战术确定、资源保障、预算 项目负责人、预算人员体制、以及预算时 间表。二是预算启动会:预算组织人的 确定、预算编制方法以及预算体制分工 的宣讲。三是资料准备:预算表格设计、 本年指标的实绩数据整理。四是预算培 训:预算编制方面问题收集、整理,然后 展开培训。 以上的各项步骤,可以说是中规中 矩。但预算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 从数据着手,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环节 进行各项控制。 如此的话,我们来反问几个问题: 数 据包括什么?控制什么?怎么控制?财 务的职能是核算、反映、监督,这个怎么 理解?预算启动到底应该建立在财务逻 辑上,还是业务逻辑上? 说到业务逻辑,我们就要知道业务 到底需要什么。 这个逻辑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叫 “业财”而不是“财业”,就是要求财务工 作中很多事情的出发点,一定要以业务 逻辑来出发。那么,业务需要什么?笔 者认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事前的 基于数据和业务逻辑的建议;事前的项 目可行性的讨论参与;财务建议一定要
基于数据,不论是内部数据还是外部数 据;事中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跟 踪,以及建议甚至预警;事后的复盘、建 立知识管理体系,实施培训,进而完善 IT系统。所以,在业务思维下的预算启 动工作,一定要包括“屋内外”的事情。 所谓内,就是财务本身的预算准备;而所 谓外,就是非财务方面的准备。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定义:预算 启动,不是着眼未来而是反思过去。反 思过去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不要重蹈 覆辙。因此,从业务思维出发,当年预算 得失的总结,则处于格外重要的地位。 哪些得失呢?无外乎下面的几点: 资源分配的得失总结,以及数据分析。基 于上述分析,在已经确定来年战略目标和 战术打法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地分配资 源,并且跟踪投入产出?如何把本年的 “直接经验” , 转为来年的 “间接经验” ?
从十一个方面进行反思
也许上面这么阐述,有些理论化, 那 么我们通过下面的一些思考层面的举 例,从业务思维出发,反思本年的一些做
法,是否需要在来年的运营管理中予以 调整,并且反映在预算数据里。 一是你对所在行业了解吗?对所在 的企业了解吗?企业的供应链问题和资 金流转问题,是否符合行业特点?是否 对库存管理造成困扰?是否导致了自有 资金的占压?这个问题,在来年如何扭 转?二是企业是否实施了以项目为单元 的预核算体制,怎么实施的?三是是否 所有的预算单位都懂得如何进行指标分 解,相关的培训是否到位?四是企业决 策管理层是否懂得什么是有所为和有所 不为?五是在有限的资源分配前,是否 明白“重要且紧急” 和“重要但不紧急” 之 分?六是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需要启 用业务伙伴(BP)机制,以及启用BP机制的 风险把控点?七是是否所有岗位都要进行 量化考核?哪些部门人员应该计算人效 比?以及如何结合财务数据编制预算?八 是哪些部门需要激励?采用什么激励手 段,以及如何设定预算指标?九是企业的 协同效率如何?是否在组织架构或者培训 机制上进行调整,以实现项目实施细节的 协同?十是预算数据,包括财务和非财务 数据的显性成本有了,隐性成本如何体 现?十一是自由现金流是指什么?应该 如何通过运营调整而改善? 其实,可以总结的得失要点,还有很 多,上面只是针对共性的问题作了简要 的总结。回到主题,预算的目的,是为了 落地。而落地与否,应该基于之前各方 面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反映出的问题,进 行总结和策略采用上的调整。然后才是 通过预算这个工具,来对组织运营效率 进行监控。因此,预算的启动,起点不是 财务思维,而是先要从业务思维切入。
作者: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