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如何防范乡镇企业会计虚假行为

本文导语:在新准则、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如何面对、适应与衔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我国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乡镇企业有了一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其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会计弄虚作假的现象比较突出,但是其特殊的身份,乡镇企业给人感觉它的发展相对脆弱、被人同情,其存在的问题不被人们关注和重视,至此,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不利于乡镇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针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如何应对和保证乡镇企业经营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接,保证会计行为的真实和准确,是新制度下的一项重要任务。防范会计失真是真实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需要,更是财务人员的天职。乡镇企业虽有的发展,但在财务会计管理和发展领域仍然还滞后,与企业成长发展还不相适应,会计虚假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在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新的法规制度出台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新准则,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而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更是至关重要、任务艰巨,下面对乡镇企业会计虚假失真的原因及要采取的措施作一下探讨。
一、当前,乡镇企业会计工作虚假、失真的原因
(一)内因方面
1、企业发展“需求”。
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特点: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人才资源匮乏,经营理念落后等。企业和老板在最大的利润迫使下,为了自身的壮大发展,要求会计必须按照他们的意图行事,造成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和准则不得不无赖动摇,因为会计人员与老板在地位上是主仆的关系。由于这种从属关系,使得会计人员很难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厂长经理为了达到实现绩效、合理逃避税等某种目的,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唆使会计人员违背会计法规,少缴或延缓缴税或夸大当期的经营业绩,将收益控制在某一范围;或通过调整会计科目、虚列往来帐、虚列收入转移收入,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还有企业为规避税费,采取两套帐或多套帐,发生事情时老板一推了之,通过这些方法和举措,实现企业减轻负担,增加利润,达到茁壮成长,增量发展。因此,让会计人员格守职业道德,保证会计真实的难度可想而知。
2、会计业务的“滞后”。
许多乡镇企业会计是过去的村会计、集体企业的会计担任,尽管做事认真、踏实,但在会计业务上没接受深造,对待会计知识是半生不熟,蒙蒙胧胧,业务知识老化,默守陈规,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专业精神,依法办事意识不强,造成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不能提供有质量、有价值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决策,使得企业丧失和延误发展的良机。
3、发展观念的“落后”。
企业的成长关键靠人才,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的“老板”必须与时俱进,吸纳人才。有的企业负责人素质不高,不注重人才的培养,有的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财务上使用放心的人,而放心的人又不精通业务,造成会计工作上不了轨道;有的企业老板认为企业规模不大,请会计师要给高薪,一般的会计就能担挑这项工作,糊糊账,反正是我一支笔审批,不碍事,正是这种错误思想觉悟,造成企业在会计信息方面质量不高、分析不透、实用不强、决策不当,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绊脚石,影响企业的常规发展。
(二)外部原因。
1、受地方经济和政府影响和干预。
工业是地方经济增长点,乡镇领导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发展目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出政绩,搞花架子,在发展经济难得情形下,要求企业编造虚假的账目和报表,而乡镇企业发展在许多方面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在这种两难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顺从政府,迎合地方领导的要求,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微小型企业一下成了列统企业、规模企业、小强人,成为地方的“经济支柱”;一般企业一夜之间实现千万、上亿的营业收入,通过制造假象,来捞取政绩,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企业会计已经被动变味,改变和失去了真实的意义。
2、企业监督机制不得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乡镇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时常有法不依,企业自治力较差。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目前我国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职能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在违法违规方面,处罚力度不够、不到位,执法不严、人情味太重,使得企业弄虚作假的胆子越来越大,会计信息的失真成为必然,监督成为形式、成为口号,没有实质意义。
3、 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
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会计人员常常身不由己。 二、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标准,努力提高乡镇企业会计诚信行为。
乡镇企业会计弄虚作假是由多方面原因引发的,防范乡镇企业会计造假,提高会计诚信应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
(一)、坚决以《会计法》为大纲,严厉打击企业会计工作弄虚作假的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工作质量的真实、全面和实用是《会计法》所赋予的,是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客观要求。对造假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1.《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监督详细内容(第二十七条至第三十五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2.《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3.《会计法》在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明确规定了:
(1)对违反会计法规定,有其中十项规定之一,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数额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经济处罚,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只有坚持执法力度,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序。
(二)、必须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根本,提高会计业务水准和质量。

财政部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后,成为会计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由于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很多理念和做法与中国日前的会计规定和实务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改变,考虑导新会计准则实施所带来的难度,财政部提出了企业分步推行的方式。尽管当前还没有全面推行,但是新准则在乡镇企业会计推行也不会太远,对我们乡镇企业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是实现企业加快发展、是实现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我们乡镇企业必须融合到新的规则中去,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深入研究新制度的核心内容,对比新旧准则的区别,进行调整科目,建立新的财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实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三)、加强督查监督力度,确保会计行为规范。
1、狠抓企业会计原始凭证,是保证会计工作的第一要务。会计原始凭证的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的,是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乡镇企业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必须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帐凭证人帐;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2、加强外部监督,督促企业规范会计工作。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企业的财务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违法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处罚及追究刑事责任。
3、完善乡镇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乡镇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乡镇工业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
(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内部管理制度的原则,实行职务分离、钱帐分管、物帐分管等;
(2)规范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确认企业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
(3)实施财务会计定期分析制度。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促使领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制度。
(四)加强乡镇企业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思想。会计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多是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就会顶不住压力,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现象的不断发生。
2.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通过对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让会计人员知道法律是不可亵渎,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加强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继续教育。树立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坚决不做假帐。(江苏淮安洪泽县汽车半轴制造有限公司 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