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国际会计人才 在国际市场争取主动
中州审计2001.7
培养国际会计人才 在国际市场争取主动
黄球安
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作为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的会计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中国的会计人员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应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从长期看,中国会计最终将与世界各国采用共同的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将实现全球间标准化和通用化。从近期看,中国会计应逐渐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之间的差异,提高中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读懂我国陆续出台的会计准则,逐步学会用会计准则对日趋复杂的会计业务进行职业判断,而且要善于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它国家会计准则的知识,以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实行会计核算工具改革,加快会计信息化进程
随着世界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经济要素、经济组织的复杂化,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残酷。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分析决策方面将更多地依靠现代信息系统进行工作。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再不能仅满足于利用计算机模仿手工会计核算方式,而应加快会计信息化进程,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对各种经济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使会计信息系统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逐步与企业外部其他系统充分共享和交换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适时的信息。
三、熟练掌握国际经济法规,在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
为了能尽快适应“入世”的新形势,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不断拓宽,不仅要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知识及计算机技术,还应熟悉企业所在行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备税收、金融、保险、法律、外语等相关知识。同时要学习世贸组织制定的有关规则、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知识,对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等必须熟练掌握,便于日后在国际贸易中为企业争取主动。
四、加快会计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国际会计人才
首先要加快高等院校现行会计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调整教育目标与层次,加大会计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及组织方式创新的力度。教育目标上要走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力求从高校中培养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懂外语和计算机、具有较广泛的商业知识的国际会计人才;课程设置上要“厚基础,宽口径”,将会计、财务知识、计算机技术、管理、金融、税收、法律及外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教材建设上要加强现有内容,尽快改变目前教材内容过于陈!日,跟不上经济形势需要的局面,有条件的,可尝试与国际化同步的做法;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上要强化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发会计教学软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其次,要重视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一是近期内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现有 1200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要加快高级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尽快造就出一批能胜任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等高级职务的会计精英,与即将进入我国的国外高水平会计师抗衡,在保住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力争开拓国际会计市场。二是要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及各级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和考核制度,逐步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内容,以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会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问题上,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都应对会计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与培养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