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解析农村 “ 三资 ”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 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规范农村集 体三资管理,既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 设的需要,也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的需要,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三大问题
首先,人员素质亟待提升。农村集 体三资管理,对资产管理、决策能力要求 较高,执行机构的人员要具备经济、管 理、财务等相关专业能力。但目前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人员 难以满足要求,大部分人员为村级干部 兼职,业务素质不高。 其次,家底不清,产权不明晰。农村 集体资产会计记账、资产运营和产权交 易必须家底清楚、产权界定清晰,各地制 定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也要求对 村级资产做到资产明晰,账实相符。 但在实际中,农村集体资产数量庞 大琐碎,既涉及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地、 荒地等自然资源,又包括用于教育、科 学、文化、水利等公益事业的资产。大 部分资产缺乏产权依据,未经估价,部 分资产存在历史纠纷,产权不清;加之 农村产权交易活跃,资产范围、数量和 价值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中,无法定 期核查,致使账实不符、家底不清,产权 不明,造成侵占、挪用、流失现象,村集体 利益严重受损。 最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 管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财务制度 执行不力。二是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 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台账不完善,不 能保障资产账款、账物相符,极易滋生腐 败,导致资产、资源流失。三是村务公开 流于形式,村级监督弱化。四是监管不 到位,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目前 大部分“三资”监管机构为乡镇政府内设
职能部门,机构、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相 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难以形成监管 合力。对于村级“三资”管理中出现的问 题,由于缺乏统一处罚性文件,难于执 法,直接影响了 “三资”监管的效果。
三大对策
新时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应在保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和收益 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加强 制度建设和民主监督,创新监管方式,强 化制度约束,使三资管理全过程“阳光” 操作,才能产生叠加效应,形成一套可持 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新模式,推动 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取 得新成效。 首先,提高认识抓基础,强化考核促 监管。 一是加强培训强素质。乡镇党委、 政府应通过举办培训班、学历教育、发放 学习材料、现场观摩、远程教育、当面指
导等形式,对代理机构人员、村“两委”干 部、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会计人员、民 主理财组织成员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 识、操作技能方面的系统培训,以提高 村干部综合素质,使其增强法纪观念, 提高对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全面 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队伍的整体 素质。 二是摸清家底强监管。县乡要明确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和时间进 度要求,加快农村资产的登记进程,在明 晰产权的基础上,对农村“三资”进行全 面清查,建立三资动态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现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村级三资 信息监管共享,确保做到底数清晰、账实 相符,强化监管。 三是强化责任促落实。县乡应加强 “三资”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在人员、 经费、待遇上给予倾斜,同时要明确职 责,落实监管目标责任,将“三资”管理纳 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 进行绩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 考核任用进行挂钩,从机制上建立一套 “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 管理模式,促进监管责任的落实。 其次,健全制度抓落实,强化监督抓 制约。 县乡应在强化村财村用乡监管模式 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村级资源、资产委 托代管制度,依托三资动态信息化管理 平台实现对村级三资交易联审联批、实 时监控及常态公开;通过信息化技术使 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等信息关 联审核,拓展财务和“三资”监督途径,实 现监督向事前、事中前移。 通过健全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 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招投标制 度、合同管理制度、审计审核制度、资产 经营制度等,强化村级财务监督,做到用 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通过实行村财审 计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情 况的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制度执行存在
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达到标本 兼治的效果。 县乡要从强化监督程序入手,将落 实村务、财务公开作为促进农村集体“三 资”监管的有效手段。 通过实现村务公开网络化,方便群 众查询,提高公开信息知晓率,增强群众 的监督意识;通过挑选一批有文化、熟悉 农村政策方针和财务管理知识、为人正 派、有责任心的村民组成理财小组、监委 会,促使村级重大事项、重大开支等决策 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模式进行决 策,杜绝“一言堂”,保障村民在三资管理 中的知情权、表决权、监督权。 最后,创新方式抓监管,严肃纪律抓 查处。 县乡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创新监管 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第 三方机构参与“三资”监管;以阳光交易、 互联网+、联网审批、村组零接待和惩防 并举等利器补齐农村三资监管短板,实 现监督方式从张榜公示、电子触摸屏、高 清电视到手机APP模式的不断创新,提 高村民维权和民主决策意识;依托“三 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三资”监管预 警机制,制定各项“三资”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及时防范、预警和扼制“三资”管理 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县乡要出台相关规定,切实履行监 管责任,对县乡干部包庇村干部违纪违 法行为或者有案不查不报的,要严格追 责;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问题,要对相关责 任人分别采取责令限期改正、承担赔偿 责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提出暂 停职务或者予以罢免的建议。对不按要 求公开财务信息或弄虚作假的要启动问 责、追责程序,严速处理;纪检监察、司法 机关要加大力度查处“三资”管理方面的 案件,对涉及金额大、负面影响大的案件 要坚决查处,确保三资监管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财政局) 王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