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辞退福利会计核算探讨

西南财经大学 蒋航程 杨海霞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引入了辞退福利概念。
一、辞退福利的确认及计量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包括企业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提出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及企业提出自愿的裁减计划和基于补偿的建议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企业单方面制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计划,职工没有选择继续在职的权利,只能被迫解除劳动合同,此时职工没有选择权;第二种情况下,职工可以选择继续在职或是接受补偿而离职,此时的选择权在职工一方。基于上述两种不同的情况,其确认和进行会计处理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如果职工没有选择继续在职的权利,那么辞退职工的数量和补偿的金额都是确定的,企业可以在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计划时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而不需要等到支付款项时再确认;如果职工可以选择继续在职,则辞退职工的数量和金额都是不确定的,此时,企业在制定自愿裁减计划时可以估计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两种情况,企业都必须在提出计划时确认预计负债,只是在计量上有所差异。
同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确认预计负债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已经制定了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了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所谓正式计划是指已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批准的计划。解除劳动关系的计划或建议是否即将实施的判断标准:第一,内容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即解除劳动关系的计划或裁减建议应该制定的比较完整和具体,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至少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所在的部门、职位和数量,以及根据工作类别或是职位确定的补偿金额。第二,实施的时间。一般地,实质性的辞退工作应当在一年内完成。如果因为付款程序等原因使款项推迟至一年之后支付的,也应视为符合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条件。由于裁员数量、补偿金额或时间等因素的不确定而不能确认为正式的即将实施的解除劳动关系的计划或裁减建议时,不能视为辞退福利进行处理,而应该作为或有事项进行处理或披露。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的计划或裁减建议。
如果企业可以撤回解除劳动关系的计划或裁减建议,那么该项支出就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其结果一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可以操纵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会减弱确认的确定性。
在对辞退福利的计量问题上,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根据计划规定直接在计划制定时计提辞退福利所应计的负债;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计划,应按照或有事项准则预计将接受裁减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补偿金额计提辞退福利。实质性的辞退工作应该在一年之内完成,如果有一部分款项推迟到一年后支付的,应该选择与预计支付期相同期限的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对辞退福利进行折现。
二、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对辞退职工进行补偿的方式主要有一次性补偿、提高退休金或提供其他福利三种。在会计实务中,企业通常采用一次性支付的方式,所以本文对会计处理的探讨也以此种方式为主。
[例1] 20×7年10月31日,A公司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已经董事会批准并即将实施,该计划具体规定如表1所示:
表1
部门 职位 人数 补偿金额
(元/人) 解除劳动
关系时间
B产品
生产
车间 管理人员 5 100000 2007年10月31日
生产人员 20 50000 2007年10月31日

此辞退计划中,公司单方面制定辞退计划,职工没有选择继续在职的权利,应根据计划规定直接在计划制定时计提辞退福利应计的负债。
借:管理费用 15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1500000
[例2] 20×7年10月31日A公司管理层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已经过董事会批准,并即将实施。此计划拟从20×7年11月1日起,职工以自愿方式,裁减部分人员。详细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部门 职位 数量 补偿金额
(元/人) 解除劳动关系时间
管理部门 管理人员 5 100000 20×7年10月31日
生产部门 生产人员 10 50000 20×7年10月31日
销售部门 销售人员 50 20000 20×7年10月31日

对于职工自愿裁减的辞退计划的会计处理,其关键在于对辞退人数的预计。对此,准则并未作出具体规定。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计量,以提高准确性,减少估计误差。
(一)直接法 一般情况下,自愿裁减计划的制定都是建立在管理层与职工之间进行了沟通,且意见基本一致的基础之上,所以公司管理层对将接受裁减计划的人数有比较准确的估计。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估计数直接计提应计负债。
在上例中,企业基本可以确定将接受裁减的管理人员为1人,生产人员5人,销售人员30人,则可以计算应该支付的补偿金额为950000元(1×100000+5×50000+30×20000)。
借:管理费用 95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950000
此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计量准确可靠,但是首先必须要对估计数的确定性有十分把握。
(二)类别法 如果根据企业掌握的信息,无法较为准确估计自愿接受裁减计划的人数,可以根据预计裁减的职工所属职位的不同,按照行业标准或是以前的经验估计和计算。假设A公司所处行业管理人员离职率为50%,生产人员离职率是30%,销售人员离职率是40%。计算应计负债为800000(5×50%×100000+10×30%×50000+50×40%×20000)。
借:管理费用 8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800000
根据行业标准或以前的历史记录进行计算是企业无法较为准确估计确切人数所采取的折中的方法。如果企业根据掌握情况,仍然无法较为准确地估计,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三)最佳估计数法 最佳估计数法需要估计自愿接受裁减的人数发生的概率,计算比较复杂。最佳估计数法适用于无法准确估计人数,而可以掌握其概率的情况。此种方法计算复杂,但是结果较为准确,误差较小。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征求意见稿)。
(编辑 夏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