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成因及对策
暨南大学会计系、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 王丹舟 李炳忠
一、问题提出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国家为了规范和简化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出台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按国家要求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然而,笔者在企业中调查发现,直到现在,不少中小企业并没有将该制度落实到实处,更有甚者,不少中小企业根本不知道存在有该会计制度,这一现象引起笔者的忧虑。为什么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如此弱化?究其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成因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二、调查结果展示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收回符合国家中小企业标准的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达9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回收的137份样本中,知道我国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只有27%,而有73%的中小企业表示不知道;其中知道我国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1月1日执行的有45%,有55%不知道;在知道的企业中有38%是从新闻中听说的,而62%是通过下发文件知道的;其中21%的企业进行了系统学习,而79%没有学习,仅仅知道而已。作为学习的方式,其中62%的企业经过了系统培训学习,而38%是自己主动学习。对所在的企业或了解的中小企业已执行该制度的调查显示:只有13%的企业执行了该制度,而有87%的企业没有执行,其中完全按规定执行的35%,而有选择执行的达65%;完全按规定执行的理由显示:按国家要求的达66%,由于领导重视的达33%;对选择执行的调查显示:领导要求执行的达35%,对企业有利进行选择达65%;对没有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调查显示:有55%的企业表示上级没有要求,17%的企业表示说单位没人管,28%的比例显示看看再说。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问卷设计中已将财政部规定的三种可以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情况排除在外,即(1)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2)集团公司内部的小企业;(3)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也即问卷是围绕制度执行的必要性进行调查的。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成因分析
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严重缺乏对制度了解的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小企业会计制度出台一年多,作为会计制度的执行者,主动了解并获取新制度信息的意愿十分薄弱,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存在部分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从事工作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工作中往往被动接受行为规范约束;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注重经营,忽视管理特别是会计管理的思想,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高,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只求服从且待遇又不高,中小企业这种差距可能直接导致会计制度得不到贯彻和执行。
(二)企业缺乏制度学习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对知道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来说只有21%进行了学习,79%都没有学习,而其中主动学习只有38%,这表明中小企业对制度学习的意愿不足。众所周知,学习是行为落实的关键,如果没有认真学习制度的内容,深刻体会制度的内涵,那么制度落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三)缺乏制度的执行意愿 对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的企业执行了该制度,而有87%的企业没有执行,而在执行制度的结果显示完全按规定执行的35%,而有选择执行的达65%;其中选择对企业有利的执行达65%,同时没有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调查显示:有55%的企业表示说上级没有要求,17%的企业表示说单位没人管,28%的比例显示看看再说。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企业利益选择的平台,变成企业与国家的博弈的结果。回顾会计改革中不断出现的违法、违规事件,这种结果不仅让人们忧虑,而且使会计改革面临潜在的风险;另外由于小企业规模小,对传统中已使用的其他会计制度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并习惯上趋同于熟悉的,同时在进行新旧制度转换与过渡中,也需要一定的成本与投入,这也是阻碍制度及时执行的原因之一。
外部原因也是导致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宣传力弱化 调查结果显示从制度颁布到现在历时近两年,不少小企业并不知道该制度的出台,这说明制度宣传不足,也是使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外在影响因素。
(二)监督管理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对没有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由选择没有要求或没有人管的高达72%,该比例说明小企业会计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运行,制度执行力的检查控制不到位,造成制度虚置,也是内控意愿弱化的一种突出表现。目前我国内部控制机制主要集中在对会计核算上的内部控制,对制度执行的内控机制缺位,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部分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三)小企业的生存压力 笔者除进行问卷调查外,还对不少中小企业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小企业会计制度得不到应有的执行,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小企业的生存压力: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规模、资金、政府的支持程度等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相比之下形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小企业信息的相关者,如银行、税务等想要了解的主要是小企业的基本会计信息。而简化的会计信息、《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小”字,都可能会影响到小企业贷款时的机遇和客户招标时的选择、影响到人们普遍“求大求强”的心理等等,而选择《小企业会计制度》所带来的收益却远滞后于现实成本;因此凸现成本大于收益,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复杂万千的情况下,也势必会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造成制度执行力弱化。
目前在我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属于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而行政法规具有强制性的特点,然而在我国制度规范的建设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有没有制度,更注重制度存在的形式,而忽视制度执行的实质,特别像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度的执行力凸显弱化,加上种种主客观原因,制度“虚设”、制度腐败等弊端在一定范围存在着,这不仅不利于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建立,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违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出台的目标,而且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正常、持续发展。
四、有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选择
众所周知,制度作为一项行为规则,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结构和活动方式的定型化、模型化和固定化,是行为的规范体系。而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和指导实践,如果规范得不到执行,则制度就形同虚设。因此针对上述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成因,笔者提出如下对策选择:
(一)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根据现代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执行力是指企业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其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执行者意愿、执行者技能和执行流程。其中意愿是执行者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是制度执行的核心,一项良好的意愿又包括制度了解的意愿、制度学习的意愿和制度落实的意愿;技能主要是指执行者的职业执行技能;流程主要是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这三者就构成了影响制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制度执行力的铁三角,各边越长,三角面积就越大,企业的执行力就越强,反之整体执行力就下降。
根据前文的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简要结论:作为进一步贯彻《会计法》,确保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整顿和规范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关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并真正落到实处,比仅有法律形式上的制度具有更大的影响,其中企业执行力理论中的“铁三角”模型是企业制度执行能力的整体体现,而“铁三角”的构筑又是制度执行贯彻的核心。它同时也是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体现。只有真正做到实质重于形式,才能使我国《会计法》的贯彻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才能真正使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应正确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管理搞得好,会计必先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会计人员必须以积极的工作热情,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学习新的制度理念和管理理念,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小企业会计制度只有真正落在实处,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应与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调动会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防止会计道德风险的产生,具体应由政府管理或企业管理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对制度执行好的,可进行量化并与报酬挂钩。以真正将小企业会计制度落在实处。
(三)积极提升制度执行意愿 积极提升制度执行意愿,也即努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积极营造具有会计竞争的职业发展通道和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氛围,努力变工作被动为工作主动,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约束监管机制 有效的约束监管机制包括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监管,社会约束监管和政府约束监管。企业内部应对于预期将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可经监管部门的同意,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有效减轻转化成本;而对预期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可经管理部门的大力宣传并监督执行,使小企业真正感受执行该制度后工作量大大减化的好处,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针对不执行或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应根据《会计法》及《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把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上级部门应坚持定期检查或实行被执行人信息公示制度,建立起一个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信息库。并将信息库与银行的征信系统相链接,借助与工商登记等部门建立的联动机制,最终形成一种执行威慑机制,使被执行人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失信成本。
(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的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和社会应对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减少中小企业“因小失大”的后顾之忧,通过立法使更多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投融资活动走向合法化和规范化,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信息制度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担保体系。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充分就业、发展高新技术、推动专业化分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据统计,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到我国工业企业法人数量的95%,其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近50%,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从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建设看,对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不少经济业务规定采取了简化处理方法,使财会人员日常核算工作量大大减少,不仅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企业内部控制、财务分析和决策等工作上来,而且可以节约会计核算成本投入,提高小企业会计预测、分析、决策能力和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小企业必须切实地将制度贯彻并有效地执行,才能真正地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实质重于形式 欲速则不达——分两步走制定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研究》2005年第6期。
[2]陈毓圭、应唯:《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国际指南》,《会计研究》2001年第12期。
[3]盖地:《小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财会月刊》2004年第23期。
[4]杰斯汀·G·隆内克:《小企业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