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职业未来发展的3个基本 方向是:业财融合、技财融合和人财融 合。融合的概念表明,管理会计职业不 是“世外桃源”,而是在与业务、技术和组 织成员行为的相互组合中,才能立足、发 展, 即“由技入道” 。
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涉及到的财务即企业价 值,业务即供产销、人财物、决策与决策执 行以及生产运营、服务和管理等部门。 业财融合有两层含义:在量上相互 勾稽(打通),在质上相互依存。财务是 业务的灵魂,但必须为业务服务;业务是 财务的载体,但必须遵守财务的逻辑。 为阐述业财融合,笔者先提出一个 问题: “会计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什么 时候不是业财融合?这是笔者的厦门大 学校友提出的。 为回答这个问题,笔者引入3个概 念:业务结构,数据结构和组织结构。 我们先说财务会计。它依据的业务 结构就是生产、运营或者业务流程(采 掘、制造、商业、服务、政府等)。它的数 据结构是复式记账结构。用复式记账方 法刻画出资源价值在整个流程及其每个 环节上的存量和流量, 由3张报表表达出
来,用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和投资潜力。 管理会计建立在财务会计的业务结 构和数据结构的基础之上,管理会计中所 谓的企业价值,在短期内其实就是利润表 中的利润。这是为什么管理会计还被称 为会计的客观基础,既不能夸大,也不能 贬低。夸大了,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 贬低了,管理会计就不是会计而是管理。 但管理会计增加组织结构。组织结 构并非“画框图”“搭积木”,而是其中任 何一个节点都是权力、责任、激励和信息 等结构之综合,刻画出业务结构如何创 造价值,在财务会计数据结构基础上生 发出新的数据结构,在财务会计逻辑上 生发出管理会计,以满足企业高管、各级 经理和普通员工创造企业价值的需要, 即战略、计划与控制的需要。 为适应业财融合的需要,管理会计 师在掌握战略、运营、流程管理、供应链、 价值链的知识之外,还特别需要自觉地 将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投资 决策分析、子公司管控、管理会计软件评 价、奖惩制度等与本行业、本企业的业务 活动结合起来,特别不能忽略本企业的 组织结构的作用。
技财融合
技财融合是将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
技术研发和应用联系起来。科学把金钱 变成知识,技术把知识变成金钱。摩尔 定律、梅特卡夫定律、达维多定律以及英 特尔、苹果、华为、华大基因等案例,无一 不表明:技术是当代企业创造价值的新 动能。 摩尔定律使因特尔的芯片的单位成 本每18个月降低50%;美国的基因公司 单位基因组测序成本大约40个月降低 90%,将单位成本从2001年的1亿美金降 低到2017年的1000美金,比芯片“狠得 多”;而中国华大基因“弯道超车”,2018 年将基因组测序单位成本降低到600美 金以下,简直就是“夺命阎王”。这就容 易理解为什么华大基因被安诺伦(Illumina)公司在美国状告侵权。 为了适应技财融合的需要,管理会 计师应该借鉴日本目标成本和全周期成 本管理的经验,借鉴美国基于流程的绩 效预算管理做法,挖掘和发扬我国技术 经济指标分析的传统,积极参与企业技 术研发、应用和改造。同时,强烈呼吁企 业工程师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 在“技术术语中加进” 。
人财融合
人财融合是指将企业成员(高管、各 级经理和普通员工)的行为与财务数据 结合起来,或者从财务数据中挖掘出企
业成员的行为模式。 理解人财融合的简单方法,就是在 管理会计数据(业绩指标)与企业成员奖 惩挂钩的情况下观察业绩指标所诱发的 企业成员的行为。因为这时候业绩指标 已经成为企业成员实现个人目标的手 段。一般说来,企业考核什么,成员就关 注什么,就为什么而努力;不考核的,他 们不仅不关注、不为之努力,而且很可能 为完成考核的业绩指标而以恶化不考核 的业绩指标为代价。 为了适应人财融合的需要,管理会 计会计师要从3个基本途径入门: 一是从数据特别是财务报表和业 绩指标出发,按照数据的内在逻辑线索 按图索骥,找出影响数据状态和变化过 程的“活情况”或者责任者。二是注意 观察企业内部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思 考和分析这些现象是否与数据特别是 财务报表和业绩指标有关。三是在分 析业绩指标可能诱发的行为的前提 下,利用业绩指标的选择、搭配,调节企 业成员的行为,使之符合客户需要和股 东利益。 同时,笔者呼吁管理会计师加强人 文和社会科学的修养,增加心理学、社会 学、人类文化学以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 知识,为观察和分析企业成员的行为奠 定坚实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于增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