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助力上海铁路局疫情下稳定发展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使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经济受到重创,疫情不仅使人民的健康受到了威胁,企业也因疫情停工停产。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其承担了客运与货运两大重要运输任务,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着“放大镜”的作用。铁路作为“严防严控”的“守门员” ,在疫情防控中承担着更重的责
任。
一、上海铁路局简介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铁路局” ),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 18 个大型铁路运输企业之一,主要经营业务范围包括铁路客货运输、运输设备修造、国内货运代理、国际海上、陆路、航空货物运输代理、普通货运、装卸搬运等。其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管辖地区、线路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地区,即“三省一市”。由于“三省一市”工农业生产发达,内外贸易兴旺,人口稠密,旅游资源丰富,因此上海铁路局是全国旅客铁路运输中最繁忙的铁路局,在铁路运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上海铁路局客运量占全国铁路总客运量的 1/5,此次疫情给上海 铁路局带来的冲击巨大。2020 年 2 月,铁路客运量同比下滑 87.2%;2 月 13 日更是创下了历史新低,单日旅客发送量只有 12.3 万人次; 而 1 月 23 日至 4 月 22 日防疫成本支出近 6000 万。
二、疫情期间上海铁路局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情况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预期客流量与收入的回升将非常缓慢,防疫成本支出不断增加,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设备购买、折旧、工资等刚性支出难以压缩,给上海铁路局造成很大压力。面对压力,海铁路局积极发挥管理会计作用,充分应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战略调整、预算调整、成本管理、风险控制、运营管理以及运用数字化系统来维护疫情下铁路局的正常运营。
(一)战略管理方面。
1.疫情面前尽显社会责任和国企担当的战略理念
上海铁路局在经济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依旧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疫情防控放在首位。上海铁路局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严格做好消毒测温工作,将乘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于车站防控物资的投入,包括测温仪器、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根据上海铁路局不完全统计共 6000 多万,其中 4000 多万是为了车站“守门员”和乘客的安全投入。
(2)配合政府进行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和隔离,将疫情扩散风险降到最低。上海铁路局积极配合政府,完成对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工作,从 1 月到 4 月排查密切接触者的列车 117 批次,转运境外输入人员 4490 多人次。
— 4 —
(3)克服困难紧急运输防疫物资,输送医护人员,为复工复产 开设专列。据统计,通过上海铁路运送的防疫物资累计 2851 批次, 共计 7400 多吨,运送的医护人员累计 57 批次,共计 1628 人。2020 年1月24 日武汉向全国求援, 上海铁路局第一时间锁定并购买了187万只口罩,为铁路部门员工及武汉同胞提供了最急需的保障。
2.生产经营中积极采取“柔性战略”渡过难关
危机之下上海铁路局在“柔性战略”方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 “外贸转内贸” 。受疫情影响,货运外贸市场不景气,上海铁路局通过对环境优劣势分析,及时调整战略,开始着重发展内贸运
输,同时通过大力推动“散改集”受到许多客户企业的青睐,“外贸
转内贸”战略对于货运量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海铁联运”。政府制定了推动上海港海铁联运的补贴政策,
主要鼓励江浙皖一带的近距离“公转铁”运输。上海铁路局抓住政策
环境变化,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海铁联运,不仅促进了芦潮港
的海铁联运发展,同时也获得了补助。
(3) “以货补客” 。新冠疫情对上海铁路局客运业务的基本客流
影响很大。在校的学生被限制离校,居民出行频次减少,出行也更多
采用自驾方式,加之通过线上平台可以进行云办公,各类赛事、会展
也处于长期“冰冻”状态,导致通行量急剧下跌,客运收入受到重大
冲击。而疫情初期对货运影响较小,一季度合计货运总发送量为
105336 万吨,同比增长 1.7%,企业及时调整为“以货补客”战略,
将经营重心转移到货运上,持续不断通过货车向各地运输防疫物资、
— 5 —
生活用品或其他货物,提高了铁路网络资源利用率。
(二)预算管理方面。
上海铁路局第一时间将预算管理与企业业务相融合,根据疫情进
展随时调整预算。
1.快速落实防疫物资支出预算
疫情期间,防疫物资投入已成为上海铁路局主要的支出项目之一,
因此对于防疫成本的准确预算与及时调整,对上海铁路局发挥好疫情
防控“守门员”角色至关重要。实地调研中,财务部(收入部)赵俊
科长表示在疫情爆发前期,上海铁路局就开始着手对防疫物资需求类
别、数量进行统筹预测,编制相应支出预算,并着手采购。例如,在
疫情初期,上海铁路局就开始对口罩进行统采统购统配,大大降低了
防疫物资的采购成本、较好杜绝了防疫物资使用过程中的浪费问题,
较好地控制了防疫费用支出。
2.增强收入预算的预见性
疫情下,上海铁路局的客货运收入、其他收入均受到重创,原有
的收入预算水平已不适用。为此,上海铁路局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
术,预测收入水平走向。在收入预算估算时,上海铁路局考虑到国内、
国际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方面,从客运部曹嘉赟副所长处得知,疫
情期间,新出台的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政策、云商务、云办公等对客
运收入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为此,上海铁路局对相关收入预算进
行了向下调整。国际方面,货运部李琳副科长表示,国际疫情蔓延、
国际运输不畅、石油价格下降等因素也对上海铁路局的外贸订单带来
— 6 —
了诸多不利影响。上海铁路局在制定收入预算时均考虑到了上述诸多
因素,以增强预算的预见性。
3.增强支出预算的可靠性
疫情期间,上海铁路局的客运、货运需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相
应地,以往的经验逻辑已经不能指导疫情下列车营运、员工、餐饮等
支出预算编制。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疫情期间上海铁路局在编制上述
预算时,主要依赖于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及预测结果,从而制定出更加
有信度、准确的预算安排,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上海铁路局在制定成本支出预算时,还充分考虑了国家及地方出
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社保减免、电费减免等,并估计其具体
减免数额,从而在编制预算时使各项预计支出更符合实际金额,增强
预算编制的可靠性。
(三)成本管理方面。
疫情影响使得铁路运输业的营业性收入急剧下降、防疫成本激增、
企业效益持续减少,铁路运输业正常运营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这种
情况下,通过管理会计的方法加强成本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就尤为重
要。
1.优化消毒技术,控制防疫成本
列车和车站每天都要做预防性消毒,与消毒相关的防疫成本的管
控是疫情期间成本管控的重中之重。在消毒剂浓度上,上海铁路局分
别对预防性和终末消毒的浓度作了合理配比,既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
果,也尽量避免消毒剂使用量上不必要的浪费。此外,针对列车内饰
— 7 —
座位的预防性消毒,统一采用擦拭的方式进行,在保证达到消毒灭菌
的前提下,又较好地控制了消毒剂对列车内饰可能造成的腐蚀,从而
引发消毒后可能产生的修复成本,同时节省了消毒剂的使用。
2.统采统购口罩,节省采购费用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为保证之后能持续给员工发放一次性口罩,
从 2020 年 2 月底开始上海铁路局开始统采统购,通过三省一市的政 府防控部门协调政府配额的方式,以较便宜的价格购买了共计 760 万 左右的一次性口罩,单个口罩平均采购价格不超过 2 块钱,疫情防控 初期,一次性口罩每只最高可达 5-6 元左右,节省采购成本超过 2280
万元。
3.优先安排休假与派遣闲置员工,控制人工成本 上海铁路局目前有正式员工及各类其他员工约 18 万人,在新冠
疫情导致客流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疫情期间上线运行列车最低时仅
为 25%左右,导致很多负责列车保洁与餐饮的员工闲置。上海铁路局
没有选择裁员的方式,而是优先安排员工在上半年休假,做到应休尽
休,为后续列车恢复开行、全面复工复产腾出了劳力供应的空间。除
此之外,上海铁路局所属华铁旅服公司主动与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合
作,把列车停运后暂时没有任务的员工派遣给他们,助其解决短时间
劳力供应不上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员工闲置产生的人力成本问题。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选择裁员的方式,既避免了员工的离职成本,
也避免了下半年可能发生的企业招聘成本。
4.精细调整开车方案,降低列车维修保养费和运输成本
— 8 —
上海铁路局通过大数据提前研判客流走势,在保证列车开行通达
性、旅客出行需求基础上,合理分工长短途列车,统筹上线车辆安排。
通过精准开车,在节省了运输成本的同时,避免动车处于满负荷运行
的疲劳状态,减少列车后续的维修保养费用。
(四)风险管理方面。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许多企业猝不及防,上海铁路局也面临
着在特殊情况下的疫情蔓延风险管理和现金流风险管理。
1.疫情蔓延风险管理
上海铁路局作为客运服务型企业,疫情期间必须保证铁路客运服
务的质量,尤其要防止出现疫情大面积感染和传播风险。上海铁路局
汲取了非典时期列车车厢的消毒经验,一旦列车上发现发热旅客,马
上对该辆列车进行终末消毒。
铁路局通过客票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实现乘客数量与服务人员数
量的精准匹配。这样做的结果既保障了铁路客运的服务质量,又控制
了服务成本,更减少了人员聚集的风险。与此同时,铁路局为了防止
客运途中人与人之间过于密集而出现再次大面积感染的风险,其利用
客票系统科学设置席位分布,采用离散配票策略,尽量减少乘客大量
聚集的可能性。
2.现金流风险管理
疫情期间出现大量免费退票,旅客发送量大幅度下降,导致很多
负责列车保洁与餐饮的员工闲置,人员虽然闲置,但是薪酬还得按月
按时支付,上海铁路局采取劳务外派的方式避免了现金“断流”的风
— 9 —
险。
上海铁路局还针对疫情期间发车不规律以及不效率的风险,加强
市场化开车组织,既保障了正常经营的发车数量,又控制了运输成本
管理的风险,进而有效控制了现金流风险。
(五)运营管理方面。
疫情期间,上海铁路局通过多项措施加强运营管理,提高企业运
营效率。
1.统筹列车投放,提高列车使用效率
上海铁路局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开车、线路整合、决定开长车还
是短车,投放车体的数量做到一天一张运行图,做到一日一投。开动
车运行满 5000-5500 公里、上线连续运转 72h 之后要维修保养,因此
在保证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尽量少开车和避免动车处于满负荷的疲劳
状态,节省了线路使用费、人工费用、电费以及列车的维修保养费用
等运输成本。
2.调整经营业务,配合“公转铁”的落实
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业务类别,外贸运输不景气,就
发展内贸运输。货运部门李琳副科长表示,在当前外贸不景气的情况
下,上海铁路局正大力发展内贸运输,特别是散改集运输。散改集运
输采取点到点的运输方式,运输期间无转运,降低了物流成本,得到
很多企业的青睐,因此也保证了货源的稳定。
另一方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配合“公转铁”的落实。“公转
铁”是国家调整运输结构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增
— 10 —
收”的重要契机。疫情期间,上海铁路局积极配合国家“公转铁”系
列安排,在实现增加铁路运货量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诸多政府补贴。
(六)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方面。
1.根据数据预测结果调整人员及餐食配备
从劳卫处副主任顾建峰处得知,疫情期间,上海铁路局充分利用
信息系统中的各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出疫情对客流量
的影响,分析出每条铁路线不同区段、不同时间段所需的人员和餐食
需求,据此进行合理的人员和餐食配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2.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统筹列车开行
疫情期间大数据分析还广泛应用于铁路整合上,类似于航空客运
的联合航班,铁路在客运运输方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通过
数据分析,提前预判流量流向变化,实行市场化开车,在疫情低客流
的情况下优先确保列车通达性,合理安排车底运用和开车数量。这种
精准的开车模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有
利于成本的控制,使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经验和借鉴
上海铁路局通过提高列车使用效率、派遣闲置员工等成本管理举
措,大力发展内贸运输等风险管理举措,利用大数据预测减少不必要
支出等数字化转型举措,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压力。通过该案例可
看到,企业通过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灵活有效运用管理会计工
具,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分散风险、稳定现金流、提升核心
竞争力,进而助推经济发展。
— 11 —
完成时间:2020 年 6 月
专家小组
组 长: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 张川
成 员:
上海海事大学 邹彩凤、程 桥、付敏迪、曲倍宜
裘雅珺、闫昱辰、张雪芸、彭志涛
聂洪迪、刘立霞、冯 涛、王 磊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王坚武、顾建峰、施凯乐
刘 剑、赵 俊、蒋华荣
吕 君、曹嘉赟、李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