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循环 双循环” ”背景下 背景下 会计助力新基建投资 会计助力新基建投资 促进机制发展 促进机制发展
作为会计人员,可采取 预算绩效管理等措施, 从立项阶段开始引导 对国产化安全可控技 术、设备应用
资讯
如何核算科学事业单位科技计划项目(上)
■马驰 刘晓冬 赵丽娟 李华 王澜涛/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 议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 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双循 环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是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早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上,就重新定义基础设施建 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 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 “加 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政府工 作报告再次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财务工作被赋予新意义
财务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只盯着 会计,还要跳出会计看会计,深刻思考宏 观经济形势、双循环发展格局、新基建动 能可能对工作产生的影响。在人工智能 浪潮下,会计行业必然面临转型,操作性 会计工作终将被机器替代。财务人员应 发挥会计专业的管理职能,向业务财务 和战略财务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行业 已经积累很多优秀案例,为各单位实施 会计转型提供参考。结合本职工作,以 新基建推动双循环的战略,无疑为单位 会计转型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我所供职的单位,属于金融基础设 施类单位,主要负责建设和维护国家的 资金“高速公路”,担负促进资金流转、维 护金融稳定和金融信息安全的重任。此 类单位的特点是,包括基本建设和设备 设施在内的一次性投入大,研发和信息 化投入占比高,需持续投资数据中心建 设,自主研发能力位于金融科技领域先 列。因此,新基建与我所在单位财务资 源配置的投向高度重合。 在新形势下,财务工作被赋予新的 历史意义。其一,通过合理安排财务资 源、为经营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围绕单 位履行主责主业,确保各类交易资金高 效、安全运转,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有序资 金保障,为经济转型、增长保驾护航。其 二,从畅通国内大循环看,强化支付结算 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可以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 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其三,促进 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智能、绿色的数 据中心,助力新基建。
四方面发力
新形势、新意义,必然对会计工作提 出更高要求,以双循环背景下完善新基 建投资促进机制为方向,应重点从以下 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学业务、补短板,践行业财融
合。掌握新技术发展趋势,为践行业财 融合补齐知识短板。会计转型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业财融合。这就要求财务人员 熟悉所在行业的业务。针对单位IT属 性强的特点,会计人员更需要学习、了解 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掌握前沿技术趋 势。这是实现业财融合的第一步,也是 实施有效投资的前提。 二是重事前,引投向,以预算为抓 手发挥会计的引领、促进作用。在年度 预算中,安排新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在中 期资金规划中,结合战略合理统筹数据 中心建设资金。强化事中管理,与业务 部门沟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 财务支持。建立专项资金执行评价指标 体系,从执行率、新技术性、实施效果等 方面进行绩效评价。 三是盘存量,促长远,提升资金使 用效益。在当前内外部经济存在不确定 性的情况下,企业和居民投资意愿低迷, 货币窖藏现象突出。从全局来看,当前 形势不利于国内大循环发展。财务工作 者应站在单位战略高度,积极盘活资金, 以促进业务发展为目标,增加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方面的建设 投资,做大内循环。
四是推国产,保安全,加大国产化 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我国金融信息化 过去长期依赖进口设备和系统,直接关 系我国金融业的安全可控。金融业务对 安全、性能和可靠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可 能是实现国产化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 实现金融IT的国产化有一个从外围到 核心的发展过程,要卧薪尝胆才能掌握 其核心技术。这就需要两条腿走路,加 快研发与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加大国 产设备设施和技术的应用力度,给国产 产品一个试错的机会。作为会计人员, 可采取预算绩效管理等措施,从立项阶 段开始引导对国产化安全可控技术、设 备应用,助力国内大循环畅通以及新基 建投资促进机制的建立健全。 总之,国内外环境复杂,很多问题必 须从长远、战略角度来谋划和推动解 决。 “双循环”“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 进,最终需要落脚到各领域内的微观主 体,包括单位和个人。作为在单位经营 中发挥核心管理职责的财务工作者,如 果能够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日常工作, 将会发挥举重若轻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 中心) 梁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