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计信息化发展已经基本 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但由于建设需求 差异大、标准规范少及人才队伍缺乏等 因素,财务信息化建设持续化发展、标准 化开发、整体化推进以及正规化运行受 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笔者建议从4 方面开 展工作。
第一,坚持把加快财务网络建设作 为支撑点,搭建上下联通的网络平台。
一是确保网络体系“一个标准沉到 底”。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关键接口和 安全防护标准,扩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基层单位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 持,实现互联互通。
二是确保网络经脉“一条通道触到 边”。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与其他相关网 络安全、顺畅、稳定连接,实现系统之间 实时信息传递和共享。
三是 确保 网 络设 施“ 一套 网 络 两 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统筹考虑单 位建设和财务专项需要。 同时,建立预 备信息网络,或对网络节点财务疏散配 置,实现信息一体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第二,坚持把强化数据综合集成作 为关键点,建立统一的后台基础数据库。
一是信息数据获取。基础财务信息 数据由系统录入生成,各业务子系统按 流程提取共享,外部专业信息数据统一 格式、开放接口,系统交互使用。辅助决 策信息数据利用挖掘工具和辅助决策软 件采集加工。
二是信息数据储存。每个单位应设 置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各级系统之间 按照财务供给关系自下而上形成财务业 务数据链,下级发生的业务处理信息自 动同步更新到上级单位数据库,同时按 照供给关系接续传递,直至同步更新到 信息数据库。
三是信息数据使用。改进完善财务 数据处理模型,建立信息数据采集、处 理、注册、共享联动机制,实现广域网环 境“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实现跨部门、跨 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抓取、准确处理和 及时反馈,实现由传统的基于日常业务 的应用模式向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模式 转变。
第三,坚持把注重实际应用作为落 脚点,开发覆盖全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 系统软件。
一是组织体系构成要素实现功能齐 备。 区分业务管理、查询反馈、辅助决 策、人才建设和管理平台等功能模块,形 成从业务到办公、从替代手工到辅助决 策、从财务队伍建设到面向大众服务的信 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达到财务管理全方 位、全过程、全信息的可视、可控、可用。
二是系统业务操作流程实现连贯优 化。按业务流程,在业务管理功能模块 下设置预算管理、资金收付、结算审核、 会计账务等子系统。其中,预算管理是 龙头,完善预算执行监控,开发绩效评价 模块,预算批复下达以后,预算系统立即 向后台提交数据,会计账务管理系统提 取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硬性控制年度借 款、经费指标;结算是关键,结算审核系 统涵盖借款和报销管理两项功能,年初 从预算管理系统提取数据生成部门年度 经费限额指标,借款通过系统填制和打 印借据,报销凭证信息由经办人员网上 录入系统,财务实行“实物流”和“信息 流”双审核,系统限额管控、超支报警提 示;会计核算是反映,会计账务系统资金 收入按发生时间从出纳登记的资金收付 系统提取,借款报销、经费支出业务账务
处理从结算审核系统提取自动生成,账 目调整与结转等业务手工操作。
三是系统功能升级实现同步改革。 系统设计要适应新时期推开绩效预算管 理,严格控制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满足 会计权责发生制核算和加强资产管理等 新要求,及时更新升级功能模块,改进会 计核算科目设置,与财务理论改革发展 同步,与时代管理要求同频。
第四,坚持依托地方信息资源巩固 拓展建设成果。
一是进一步拓展业务办公智能化。 通过与银行的专线连接,实现以网上银 行为核心的网络银行支付结算方式,实 现各类大额资金支付的网上流转;规范 以银行卡为核心的个人支付结算方式, 重点是以资代发和公务卡等小额资金结 算业务;逐渐引入以手机银行为核心的 个人资金的移动结算支付方式。
二是推进安全监控实时化。与开户 银行建立专线连接,上级财务部门通过 统一平台全程可视下级单位资金运行情 况,实时监控大额资金支付与现金提取, 准确掌握资金的流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