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6年4 月发布《教育部直 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 并要求各高校参照该指南要求,尽快组 织部署相关工作,确保2016年底前完成 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5 年来,高校内控建设大致经历建 立、执行和信息化3个阶段。
目前,在资产业务内控建设方面,高 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科学划分业务边界
高校业务层面内控对象是不同职能 边界的管理业务,根据重要性原则,《行 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其 归纳为预算、收入、采购、资产、基建项目 与合同6个方面。
业务边界划分是资产业务内控活动 的实施起点,不仅影响相关业务层面内 控活动的边界外延,也决定下一步资产 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治理、体验治理的 逻辑范围。
实施资产业务内控信息化,先要科 学划分各业务的职能边界,在高校内部 建立统一的概念体系。高校应在内控建 设初期开展“理职明责”工作,结合学科 特点、组织架构、人员结构、资源禀赋等 合理划分管理部门的业务边界,并将有 关工作成果纳入内控信息化实施内容, 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资产业务流程边 界,尤其是与上下游业务的流程边界(如 财务、采购、合同等),以细化各业务板块 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健全制度体系
梳理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的资产管 理有关政策,其根本原则和工作要求是 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 价值管理相结合”。
在具体结合路径上,从重视源头治 理的预算管理,到会计核算要求的账实 相符、账账相符,以及 2018年以后强调 的信息系统整合,与单位内控建设、政府 会计改革以及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等政策 背景相适应,体现出制度政策研究与管 理实际紧密结合的趋势。
高校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 工程,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高校 应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结合“放管 服”政策、预算绩效管理、资产管理、财务 内部治理等工作内容,按内部控制要求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内控评价并更新内 控手册。
在此基础上,进行冲突性检查和制 度清理,建立起“废、改、立、审、释”的机 制,努力形成横向到业务职能、纵向到管 理层级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并在底层 制度中体现资产业务流程的管理要求, 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 化及表单信息化。
系统分析业务风险
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 5 个特色鲜明的主要职能,即人才培养、科 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 交流合作。
高校各项管理业务均服从并服务于 上述五大职能,业务风险也源于围绕五 大职能的各类管理活动,因此具有多任 务目标、多衡量维度的特征,资产业务风 险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是从职能属性上看,资产管理业务 具有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双重职能。
价值管理职能体现在资产管理与预 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职 能体现在不同资产种类及不同时间阶段 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价值管理活动风 险主要体现为财务管理风险,直接影响 高校财务状况的确定性以及蒙受损失的 可能性。资产实物管理是价值管理的基 础,其风险主要反映管理活动的规范性 及流程的完整性,将间接影响高校财务 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因此,2021年4月实施的《行政事业 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再次强调,行政事 业性资产应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 相统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 相结合”的要求。
二是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 看,除货币资金等流动资产外,高校非流 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存货、设备房 产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其中,固定资产与部分存货管理遵 循预算、采购、入库、报销、调拨调剂使 用、处置报废等工作环节,每个环节对应 不同类型的风险。以入库与报销环节为 例,其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开端,同 时是“账账不符”风险产生的起点。固定 资产处置环节的管理风险,主要体现为 实物资产在权属转移或事实认定过程中 产生的审计风险。例如,报废与报损两 种业务在实践中容易混淆和错用,从而 导致报损业务“搭便车”报废的现象,影 响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从历年高校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 资产管理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资产形成 与退出阶段,而使用阶段的业务风险相 对较低。
优化流程并嵌入信息系统 高校的内部治理主要包括组织治 理、流程治理、数据治理和体验治理4个 方面。内控建设及评价工作是高校内部 治理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手段。单位层面 内控侧重于组织治理。业务层面内控侧 重于流程治理。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数据 治理要求的主要手段。
以上3种治理工作,一方面,要满足 管理者的信息需求,有助于科学管理和 决策;另一方面,要服从服务于顾客偏 好,提高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的满意 度。根据内控和数据治理要求,高校应 对资产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规范,区分 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流程,按业财融合要 求将资产价值管理流程与财务预算及核 算管理流程相结合,并按资产类别细化实 物管理流程。高校在梳理和优化流程取 得一定成果后,应及时将有关成果嵌入信 息系统,尽量将业务流程中产生的非结构 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挖掘数据后续 价值,提升数据治理成效,满足管理者在 信息决策及顾客体验两方面的需要。
目前,高校的内控工作已整体步入 信息化实施阶段,资产业务内控建设应 在划分业务边界、分析业务风险、完善制 度体系的基础上,树立“大资产”管理理 念,在全分类口径、全生命周期、全业务 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业务、管理及财务融 合的信息系统,推动高校内控建设实施 落地,切实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作者分别供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资产部、新疆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