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智能化财务是以大数据、云计 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流程自 动化等技术手段为依托,通过变革 企事业单位业务与会计管理模式, 整合企事业单位财务职能、促进业 财融合,实现企事业单位业务与会 计信息智能传递及运用的一种新型 财务体系。而智能化财务实现的关 键因素就是业务与会计标准化,但 当前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与会计标准 化建设远不能满足智能化财务发展 的需求,十分有必要形成全面而科 学合理的智能化背景下业务与会计 标准化体系,这不仅顺应国家大力 发展智能产业的要求,更对实现业 财融合、完善智能化财务体系具有 重要现实意义。
二、智能化背景下业务与会计 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业务与会计标准化是智 能化财务建设的重要环节
作为智能化财务的重要内容, 业务与会计标准化适配相应的商务 模式、组织职能和作业流程,建立 统一的管理模板和操作指引,深入 企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过程。同时, 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与会计标准化管 理和信息化相结合,将财务工作的 功能模块嵌入到信息系统,从线下 转移到线上,在提高效率和信息质 量的同时为智能化财务的应用奠定 基础。
(二) 业务与会计标准化有利 于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其专业 性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重 复性、繁杂性的工作细项,比如费 用报销、预算管理等,占用着财务 人员绝大部分工作时间。如能参照 流水线作业的思路,将该类工作拆 分成不同模块,再细分模块到工作 细项,固化常规工作细项的操作步 骤,制作模板化的工作表单,势必 会大幅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为企事 业单位财务转型提供必要的时间保 证。
(三) 业务与会计标准化有利 于打通业财管理壁垒
财务工作是对业务事项的反 映,开展业务与会计标准化建设不 仅可以规范财务内部的标准,而且 还可以对关键涉财业务环节的流程 和细项进行规范,特别是能够加强 业财接口数据的衔接,统一业财数 据的口径和标准,实现"一点输入、 多点共享",减少信息数据流转过 程中产生的偏差,保证业财数据的 —贯、可靠、可比,为企事业单位 深入开展财务分析、管理决策提供 支撑。
(四)业务与会计标准化有利 于锻造财务人员的素质,为智能化 财务应用提供人才保证
业务与会计标准化的实施和推 进,是对财务职能和财务人员素质 的重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财务 人员应掌握标准化管理的工具,打 通业财数据的连接路径,编制详实 的管理模板和操作指引,强化与业 务的沟通协调能力,促进财务人员 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业务与会计标准化 的实施,加快经验积累和知识沉淀, 缩短新入职员工的学习期和员工的 轮岗适应期,为智能化财务落地打 下良好的智力基础。
三、智能化背景下业务与会计 标准化的建设方案
(—)智能化背景下业务与会 计标准化的建设目标
1. 管理规范业务,即依据标准
规则规范业务活动。借助智能化财 务背景下的业务与会计标准化,实 现业务系统嵌入控制标准和控制规 则,企事业单位业务在执行过程中 可以受相关规章制度、财务管控标 准、业务预算和资金计划等的约束。
2. 业务驱动财务,即业务活 动直接驱动财务会计记账。借助智 能化财务背景下的业务与会计标准 化,业务直接驱动财务会计工作, 通过人机联合完成的智能稽核后自 动生成准确无误的证、账、表等会 计核算结果,同时经过人机协同合 作半自动生成财务分析报告和自动 生成合规的电子会计档案。
(二)智能化背景下业务与会 计标准化的建设原则
1. 引领性原则。以标准规划智 能化财务的技术架构,定位智能财 务的技术功能、性能和服务能力, 充分考虑智能财务人工智能技术标 准需求,引领智能财务技术的发展。
2. 通用性原则。按照通用化、 系列化、模块化的标准化思想,以 标准化定位智能化财务系统的组成 方式,打造理念先进、通用性强、 应用服务灵活、方便的智能化财务。
3. 适用性原则。业务与会计标 准体系的设计要使标准与应用场景 之间能合理匹配、资源充分利用、 效能全面发挥。
4. 全面性原则。业务与会计标 准体系需支持对端到端业务场景进 行数据流程梳理,并基于多维度的 财务分析需求,实现对多层级的全 量业务数据的刻画,形成业财数据 资源目录,满足完整数据资源管理 及应用的需求。
5. 共享性原则。不同系统间 高度共享的数据是业务与会计标准 体系建设的关键,需基于数据共享 原则,打通业务与会计信息壁垒, 实现全链路业财数据贯通,避免海 量数据散落在众多信息系统中形成
'‘数据烟囱'‘的情况。
6. 一致性原则。业务与会计标 准化体系需提供对业务术语和数据 标准的规范化定义,支持将多源异 构的业财数据字段标准化,在规范 数据含义、统一数据口径后输出标 准一致的业财数据结果。
7. 同源性原则。基于业务与会 计标准化体系"一数一源、一源多 用'’的建设思路,确保数据源头清 晰可追溯,可根据结果数据对源数 据的流转及活动进行重现,同时减 少数据重复管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 数据冗余。
(三)智能化背景下业务与会 计标准化的建设内容
智能化背景下业务与会计标准 化建设包括业务标准化建设和会计 标准化建设两方面。业务标准化建 设包括业务分类标准化、业务流程 标准化、制度规范标准化和业务凭 证标准化四个方面。会计标准化建 设包括会计岗位设置标准化、原始 凭证输入标准化、账务处理标准化 和档案管理标准化四个方面。同时, 智能化背景下业务与会计标准化建 设是信息系统再造的过程。一方面, 需要引进财务共享管理平台、影像 管理平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等全新的智能财务专用信息系统; 另一方面,需要改造提升与智能财 务共享相关的业务管理系统,以解 决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的系统对接 问题和系统整体优化问题,从而实 现原始凭证的电子化和数字化、财 务处理的自动化(含自动化稽核和 凭证自动生成),以及电子会计档 案归集的自动化。
1. 业务标准化
(1 )业务分类标准化。为确 保流程分析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我 们以企事业单位现行财务核算体系 为基础,以全部末级科目为出发 点,向业务端进行层层分析总结, 并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最终形成 涵盖企事业单位全部业务事项、全 部核算范围的业务分类清单,同时 允许暂时保留一部分业务的个性化 处理,随后再逐步规范和改进。
(2 )业务流程标准化。智能 化背景下业务与会计标准化建设的 过程是流程再造的过程,业务流程 设计的顺畅与否决定着未来业务执 行的效率和质量,并且智能化财务 建设也是依托于流程的建设,流程 最初设计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后续的 系统自动化投入的程度。标准的流 程是智能财务得以高效运作的基 础,也是实现智能化的前提。流程 标准化的目的即是对重复性高的、 可复制性的、业务量大的业务进行 集中处理,通过实施统一标准、统 一程序,消除重叠部门在重复业务 操作流程上的不一致,从而建立标 准、规范的业务流程体系,并对流 程及作业的执行实施管理,持续提 升智能财务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 平。业务流程标准化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梳理现有业务流程,其次优化 现有业务流程,最后转换为智能财
务模式下的业务流程,突出智能化 场景设计和新技术匹配运用,并在 智能财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持续优 化。流程梳理过程中,可借助业财 管一体化的流程图和蕴含丰富灵活 信息的流程矩阵,来展现自顶向下 划分层级的、业财管一体化的企业 业务流程全景图。
(3 )制度规范标准化。按照 分类标准的不同,可对制度流程进 行横向和纵向标准化,横向标准化 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和管 理模式,划分为会计核算、资源管 理、资产管理、内控管理等制度类 型,并做好各类制度间的衔接;纵 向标准化则是指各类制度层级设计 的标准化,一项制度的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引等需层次分 明、详略得当,相同事项的描述应 口径一致,确保制度的规范性和严 肃性。
(4)业务表单标准化。智能 财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 业务驱动财务实现核算自动化,这 就需要基于实际业务大类和业务细 类,针对具体业务节点,对业务发 生过程中产生的会计核算用表单及 附件进行详细梳理,包括表单编 码、表单名称、表单样式、表单数 据项、数据项属性,以及表单对应 的附件编码、附件名称、附件内容、 附件样式和附件排序等细项。通过 业务表单梳理,可为数据标准梳理 和信息系统改造提供依据。业务和 会计标准化建设为企事业单位数据 标准梳理提供了良好契机。数据标 准梳理的根本目的是数出一门、数 存一处和一数多用。数据标准梳理 的基本思路是从最底层业务流程节 点的表单中,以及正在使用的和未 来可能使用的内部管理报表中抽取 数据项,合并同类数据项,并对数 据项的名称、含义、参考来源、使 用维度等关键属性进行规范。数据 标准梳理为信息系统对接提出内容 要求、格式要求和方式要求。
2, 会计标准化建设
(1)会计岗位设置标准化
智能化财务将原本占据财务人 员大量时间的审核、对账、记账以 及开票等工作,交由财务机器人来 完成,通过夯实数据基础,实现从 业务发生到财务分析的全流程数据 管理自动化,实现90%以上业务 智能自动处理,将具备专业知识的 财务人员从繁琐的低价值交易流程 活动中解放出来。为此,需要做好 岗位优化及职能分工,用固定的标 准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加强对会计 工作的监督,固化会计人员行为, 防范岗位风险。通过会计岗位分工, 不同岗位都按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流 程进行业务处理,会计工作在一个 流水线上作业加强了相互间的协调 与监督。
(2 )原始凭证输入标准化。 智能化背景下原始凭证输入标准化 是指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的业务内容 都要转换为电子化的、结构化的数 据,在充分融合业务系统的情况 下,实现业务数据自动采集和借助 OCR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纸质单 据的采集,从而实现全部制单要素 的标准化。原始凭证输入标准化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业务系统传递 的数据标准化。比如ERP系统的 收入结算单、收款单、核销单、出 入库单据、固定资产折旧数据等, 这些业务系统数据逻辑清晰,结构 化存储,只需要按照财务核算要求 对原始业务单据提出具体要求即 可。在传递过程中需要考虑主数据 —致性问题、考虑到双方系统的入 账口径、统计方式的差异性问题。 ②来源于扫描和图像识别技术的结 构化单证数据标准化。即使企业上 了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从业务开 展的角度,依然有大量的纸面单证, 并且是审核和做账角度不可或缺 的。如:销售发票、采购发票、差 旅发票等。通过扫描、OCR识别、 税务平台、电子合同等方式识别各 类单证,获取并识别出票样信息, 并进而根据识别出的票面要素进行 归类并生成标准化的会计信息。
(2 )账务处理标准化。在原 始凭证输入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 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同,制定 不同的会计入账规则相对就成为— 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账务处理标准 化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类型 确定不同的入账规则。这是一个非 常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以集团 公司为例,每年对下属单位的财务 制度将不是一本纸面指导,而是详 细的入账规则设定,直接固化在做 账系统中。只有总部有调整系统入 账规则的权利,每年根据会计制度 要求调整入账规则成为了总部核算 规范化的手段。下属单位财务不需 要也没权利关心如何入账和做账的 问题,只是对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做 好确认即可。
(3 )档案管理标准化。会计
档案是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载 体,井然有序的会计档案管理是财 务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保障。企业 应建立会计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全流 程规范,对档案立卷、档案归档、 档案保管、档案移交、档案调阅和 销毁等档案管理的全流程进行标准 化,明确每一环节的操作标准和管 理规范,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满 足财务工作的需要。针对系统中的 原始电子化单证、会计凭证还需要 把单证影像、电子化的会计凭证、 归档管理等建立起从获取、生成、 对照、归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 而,企事业单位也必须建立一套集 电子会计凭证管理、会计档案收集 归档、档案管理、保管、检索利用、 鉴定销毁等功能完善的会计档案系 统,进行档案存储、查阅、销毁等 全面的管理。
五、总结
一直以来,企事业单位的财 务和业务都是独立分开的,传统的 财务管理模式是以事后的核算和监 督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 活动对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业务指 导、发展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够。作 为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 量的重要手段,智能化背景下业务 和会计标准化不仅是企事业单位高 效低成本运营的基础,更是智能化 财务应用落地的重要抓手。财务的 职能不再是记账、报销、成本结算 等这些事后核算,而是要将财务职 能往前推进,进行事中甚至是事前 控制。因此,在企事业单位推进财 务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借力标准 化管理这一重要工具打好财务工作 的基础,以规范的流程、标准化的 管理和富足的精力迎接智能化财务 的落地。
作者单位天津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