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让数据触摸痛点——以“第三方抵押”贷款内部审计为例

 案 例 背 景


根据省农信联社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各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为检验普惠金融提升工程政策开展情况及近两年重大政策审计成效,2019年,某办事处派出审计组,对W农商银行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审计组接手任务后,着手项目审前准备工作,召开审前工作会议,在对W农商银行近两年重大政策审计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结合W农商银行新发放贷款投向、资产质量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W农商银行的痛点指标,围绕本次审计主题,确定将2017—2018年新发放贷款的真实性、合规性作为本次审计的重点。

审计目标确定后,审计组根据审计重点对贷款数据进行随机抽样发现,W农商银行向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杨某等19位客户发放第三方房产抵押贷款近4863万元,用途为购料、进货等。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中称,借款人申请的贷款用于生产经营、合伙经营等,实际均无对应的经营佐证资料,其账户中除贷款本息交易外无其他资金进出,且按月结息的贷款利息都由抵押人在结息日前后,转账或现金存入与应收息等额或接近金额支付,对大于应收息额的资金,支付利息后随后在ATM支取,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过程中也未对此类异常情况进行关注或说明。经查,上述贷款均非借款人自用,贷款用途已移用,系借户贷款。

 

 

审计过程及方法
 


1.数据筛查初现端倪
审计人员在数据取数时发现,W农商银行抵押贷款由第三方房产提供抵押现象较多,凭借职业敏感性,审计人员觉得此现象较为反常,向审计组长汇报后,决定添加模型延伸审计,通过贷款明细、活期存款账户主档、借记卡信息主档文件、活期存款账户交易明细四张表,有针对性地筛选“由第三人抵质押的贷款,由第三人资金转入借款人账户归还利息”的可疑数据。

 

2.利用大数据分析深入排查
审计组通过审计模型获取可疑数据后,因数据量庞大,无法进行一一核查,针对此情况,审计组长召开紧急会议分析讨论,决定抽查贷款利息5次以上(含)且由借款人之外的同一人转入的数据进行核查,审计发现:

1.W农商银行授信客户X公司企业贷款额度980万元,用途为购置材料,以Y养老事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公司)土地作抵押。通过大数据对借款企业账户资金进行追查发现,该企业按月结息15期,支付的利息均由Y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在结息日前转入等额资金,金额合计68.02万元。

2.W农商银行授信客户杨某,个人贷款额度568万元,其中539万元由第三人陈某的房产作抵押,29万元由陈某提供保证担保,用途均为进货。调查报告披露,借款人杨某与其父母在上海嘉定从事百货销售,但档案中无经营相关佐证资料。通过大数据对借款人账户资金进行追查发现,该户自2017年贷款以来,贷款资金转至陈某账户,还款资金由陈某转入,按月结息的14期利息64.32万元,均由陈某在结息日前1天转入,且与利息金额接近。

经过以上账户资金追查,审计组作出初步判断,借户贷款可能性较大,并决定进一步进行调查核实取证。

 

3.抽丝剥茧取证据
为避免消息泄露,客户经理与客户提前“串供”,审计组双管齐下。一方面安排审计人员对经营地为当地的企业进行现场走访,对不在当地的企业进行电话核实;另一方面安排审计人员对客户经理进行审计约谈,并做好谈话记录。

案例1:审计人员由W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陪同,以大客户贷后检查名义,到X公司进行现场走访,审计人员向法定代表人蔡某了解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蔡某表示贷款已按约定用途使用,并已投入公司的实际经营。当审计人员问到X公司与Y公司的关系,为何要用Y公司土地作抵押,为何每月支付的贷款利息均为赵某等额存入?蔡某解释两公司合作开发养老项目,X公司投资800万元,因资金投入后公司流动资金不足才申请贷款,对于赵某支付利息是因为合作开发的养老项目工程正式开工较原定日期延期近一年,赵某为对X公司的投资额利息作适当补偿,该笔贷款利息由Y公司支付,以抵补偿。

蔡某的解释从表面看似乎合乎情理,正当束手无策时,审计人员想到既然是合伙投资那应该有合伙协议,公司投资账务上应有所反应,近两年公司财务报表是否有记录?投资款只有800万元,如果是适当的利息补偿,为何980万元的贷款利息从一开始均由赵某转入支付?当时两笔贷款资金均转入X公司基本账户,资金流向了哪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审计人员的进一步追问,蔡某闪烁其词,无法提供合伙协议,经调阅X公司2017—2018年度财务报表,未发现该公司有对外投资项目,再调阅公司基本账户流水,发现800万元贷款资金间接转至赵某账户,180万元贷款资金转至赵某兄弟账户,两笔资金合计金额正好与贷款金额相同。

与此同时,另一组审计人员与客户经理进行约谈,了解X公司的营销背景、获客来源、基本情况、与Y公司的关系、贷款资金受托支付(实际用途)情况、贷后跟踪检查情况等。客户经理解释,从表面看两家公司非关联企业,也无生产经营关联关系,但赵某儿子与蔡某私下关系较好,X公司入暗股于Y公司开发养老项目工程,因借款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贷款资金和利息都及时入账,并未觉察贷款存在风险。当审计人员问到,贷后跟踪检查时是否发现贷款利息每月均由赵某在结息日前等额存入,客户经理面露一丝慌张,含糊其辞,后一看难过此关,表示贷后检查时间太久,忘记了具体情况。贷款资金流向、贷款利息来源确有问题,这笔贷款应该是用于养老院房屋建造了。

图片


案例2:审计人员电话联系客户杨某,了解到其目前在上海开超市,568万元贷款资金均用于超市进货,第三方抵押人陈某为其父母朋友。当向杨某了解询问投资两三百万元规模的超市为何需要五百多万元资金进货时,杨某顾左右而言他,未进行实质回答,并对每月大概要付多少贷款利息也回答记不清,且回答因无网银贷款,利息都是由陈某代办转入其账户进行支付,自己再将钱还给陈某,追问通过何种方式把钱还给陈某,其表示通过手机银行进行归还,再追问为何不通过自己的手机银行直接转入自己账户,而要通过陈某?还是这笔贷款实质就是陈某使用,由陈某直接还利息?杨某沉默,并未作答,其解释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经过审计人员斗智斗勇,杨某承认该笔贷款实际是陈某使用。与此同时,另一个审计人员与客户经理进行审计约谈,其调查报告披露,借款人与其父母在上海嘉定从事百货销售,但档案中无经营相关佐证资料,且贷款资金流向陈某,还款还息资金来源于陈某,客户经理称因借款人为异地经营,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并未实地进行,也未关注其账户资金情况。

综上,整个案情已十分明朗:X公司贷款资金实际使用人为Y公司,用于养老院建设;杨某贷款资金实际使用人为陈某。

 

 

图片

案 例 分 析

通过本次审计,充分暴露了第三方抵押业务的运行现状,也暴露出抵押贷款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和不足。

首先,异地经营户,贷款调查工作开展成本较高,信息传递不对称,管理难度大,受地域、时间限制,难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掌握客户真实的经营动态、财务状况、信誉状况,难以对贷款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控。

其次,合规风险意识薄弱,停留在原有“重抵押物、轻经营效益”的思维模式,认为客户只要能还贷,贷款用途无所谓,且有抵押物作担保,风险较小,过度强调形式上的风险防范,放松了对贷款资金用途的监控、还款资金来源的分析,忽视了抵押物只是一种担保形式,不是第一还款来源,且抵押物处置起来耗时耗力。

最后,对贷款“三查”重视程度不够,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比如,贷前调查应付了事,未对异地经营户进行尽职调查,未能真正弄清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就同意准入,准入关成为摆设;贷时未收集经营佐证资料,审查岗形同虚设;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未及时关注客户贷款资金流向、异常还款还息情况,对风险点漠然处之。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1年第7期(节选原文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