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悦/文
近年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等 医疗改革措施得以成功实施,公立 医院随之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政府 会计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进 一步优化成本管理模式,通过有效 实施成本控制措施达到减费降耗, 进而提升综合效益,值得关注。
健全成本核算体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等相关要 求,医院政府会计报告体系中的财 务报告体系,不仅包括资产负债 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 金流量表,还包括附表、附注以及 财务报告。附表就是成本报表,包 括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医疗临 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医院临床 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 这些附表对于医院的管理决策者 全面掌握成本情况,作出科学决策 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成本管理应当具备一套 科学规范的方法体系,包括成本预 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 制、成本考核、成本分析等。其中, 成 本 核 算 是 成 本 管 理 的 基 础 环 节 。 因此,优化医院成本管理模 式,必须健全成本核算体系,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确保相关工作的有 序开展。
一是统一成本核算单元。 医 院成本核算应以成本单元为前提 归集和分配医疗业务活动中发生 的各种耗费,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完 成医疗服务工作,同时实现增收节 支的目标。
医院全成本核算主要有科室 成本、医疗项目、病种、诊次和床日 成本 4 种核算方式。构建精细化 的成本核算体系,科室成本核算是 关键。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对附表 的规定,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反 映的是各医疗科室、医技科室、医 疗辅助科室以及行政后勤类科室 发生的直接成本。 因此,医院可以 先对全部科室重新归类,将科室按 大类分为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技术 科室、医疗辅助科室、行政后勤科 室,并将医院财务系统、HIS 系统、 人力系统、物资系统的科室类别和 科室编码、科室名称统一化。
二是调整完善会计科目。新 政府会计制度调整了适用范围, 规范了医疗收入确认、坏账准备 等会计处理流程,强化了会计成 本核算与管理。 同时,新制度调整 了部分会计科目,如将原来的“医 疗收入”与“药品收入”科目合并为 “医疗收入”科目等。对此,医院必 须严格遵循政府会计制度对医院 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重新整理会 计科目,提高成本数据准确性,做 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积极开展成 本分析。
三是选择科学合理的费用分 摊标准。 医院成本核算应以成本 对象为前提,对医疗业务活动中发 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归集和分配,保 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医疗服务 工作,同时实现增收节支的目标。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 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 和衔接规定,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 的全成本核算表应将单位管理费 用、医疗辅助类科室直接成医疗技术类科室直接成本逐步分 摊到临床科室,促进临床科室达到 全成本核算的要求。
四是建立全面成本核算方式, 提高成本管理效益。 医院成本核 算与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对 此,医院应有效划分不同成本核算 对象,如单病种、复杂病种等。对 于单病种、单项服务而言,其成本核 算较为简单,适宜采用标准成本法 分别衡量单病种和单项医疗服务项 目的标准成本。医院标准成本通常 包含人工、材料、折旧等费用,针对 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标准,各成本项 目又分为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标准成本有利于确定成本控制目 标,为医院在经常项目制定目标成 本,进而按成本控制目标对实际成 本进行分析、控制和考核。
对于复杂病种、多项服务而 言,其成本核算较为复杂,医院应建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体系,采用 作业成本法,从整体上促进成本核 算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医院经营管 理水平。作业成本法将医疗服务 看作是一系列作业组成的集合,其 通过分解细化作业流程,在规范的 病种临床路径模式下,通过医疗活 动流程再造,减少甚至杜绝不良作 业或流程,控制作业活动,进而控 制卫生资源的消耗或投入,如通过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设备利用率、 床位周转率等控制病种成本,进而 控制医疗业务成本,改善医院管 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创新成本管理方法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为医 院强化成本管理提供有利契机。 医院应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大力提高成本管理意识,不断完善 成本管理体系,大胆创新成本管理 方法,为医疗产品定价、辅助决策 及绩效管理提供指导。
一是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随 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院 要树立起成本管理意识以及成本 效益理念,将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 融入成本核算与日常管理工作中, 认真贯彻成本管理相关规定,促进 单位成本控制与内部控制水平的 不断提高。
医院领导层应高度重视成本 管理,充分调动各科室积极参与成 本管理各项工作,将成本管理思想 融入本单位文化建设,增强全体医 护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实现行政 管理人员与临床业务人员联动管 控成本,将国家政策和单位财务规 章制度落到实处,在保证医疗服务 水准的基础上,努力降低运营成 本,提高资源配置率和运行效率, 促进医院综合效益的提升。
二 是 建 立 完 善 成 本 管 理 机 制。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中的重 要环节,完善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 能够有效规避公立医院的财务风 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医院应 建立全面、系统的成本预算管理制 度,综合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 医疗市场的变化,结合自身发展实 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 规划中全面考虑医疗服务流程各 个环节的各项成本,将医院年度盈 利目标、支出标准等明确列出。
各科室应根据医院的发展规 划,细化本科室预算。科室编制预 算应以量化的形式明确临床、医技 科室年度收入目标及支出标准,保 证各科室部门预算与医院整体预 算保持一致。预算目标明确后,各 科室、部门负责执行预算,财务部 定期监督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实时 掌握医院的收支数据,有效进行预 算控制,并利用信息反馈制度提供 及时、有效、真实的数据,对医院预 算制定进行调整,使得成本预算真 正实现节约成本、合理规划资金用 途的作用。
三是推进成本管理信息化建 设。无论是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 提高成本分析的精准度,还是开展 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绩效评 价体系,都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 持。为更好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 展,提高成本管理的工作效率,必 须着力将现代化管理理念和信息 技术融入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为医院 经营运行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促 进医院内部人力、财力、物力等多 方资源整合,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支 出、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是一项复 杂且艰难的工作。面对当前成本 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单位要努 力将新政府会计制度带来的挑战 转化为进行财务体制改革的契机, 不断增强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完善 的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 积极性,设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 标,完善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构 成,创新成本管理与控制工具,不 断优化成本管理模式,利用新技 术、新方法促进医院经营管理能力 和综合实力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