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在建工程核算中账外资产的形成与防范

 在建工程中形成的资产由于未能及时在会计上得以反映,形成在建工程核算中账外资产,造成大量资产损失,游离于监管之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在建工程核算中账外资产形成的原因1.在建工程建设周期长,区域跨度大,涉及部门、单位多,造成固定资产交付严重滞后,形成账外资产。现行一项大的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建设过程管理、初步验收、竣工验收、结算、决算等很多环节,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资供应单位、设备使用单位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建设过程非常复杂。不能及时构建固定资产,往往资产交付之日即是资产报废、报损之时。

  2.估价组固金额严重不足,类别严重不符,账实两张皮,造成大量账外资产。对建设项目初验合格,达到可使用状态,即进入临管或投产时,应按估价入账,进行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中估价组固往往只是一个笼统的数据,只停留在数字上管理,使用单位根本不知道是由什么组成,无法进行分类管理,根本无法进行实物管理。此外,往往只对主要涉及运输生产设施设备进行估价管理,造成估价严重不足,形成大量账外资产,严重影响折旧费计提,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部门之间衔接不畅,工作主动性不强,造成账卡物不符,形成账外资产。资产管理涉及到业务技术、财务、物资设备、保管等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各部门各管一块,未能相互衔接,统一管理。业务技术部门验收接管时只负责实物点收,数量管理,未及时将接收清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往往进行事后核算,常常是等到上级部门转来估价或竣工交付通知书时才进行所谓的金额管理,没有根据日常生产任务、工作情况及时介入,导致严重滞后,被动管理。

  4 . 中间环节过多, 账实无法配比,造成管理上形成账外资产。现行实物资产接收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由施工单位开通交验时交给使用单位;二是部分设备购置、配套备件费、开办费、拆迁赔建等资金直接付给使用单位,由使用单位负责实施;三是建设单位委托单位购建移交使用单位。

  二、在建工程核算中账外资产的防范措施在建工程核算中账外资产的形成原因复杂,一个企业连到底有多少家底都不清,无疑是现行会计核算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在大搞建设时期,加强因建设项目形成资产的管理尤其重要。

  1 . 管好源头,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运输企业资产的来源主要有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入。在建工程形成资产急需建立一套完整有序、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涉及每个部门或单位均予以明确,相互牵制。特别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资产使用单位应建立考核机制。

  2 . 规范资产确认, 理顺管理职责。首先,应明确资产确认时间,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予以确认,在资产确认时也应按照验收程序进行。对于使用单位自行购建的部分,如拆迁赔建、备件补充等,应于购建完毕时确认;其次,明确资产确认价值,涉及到资产价值完整、准确等问题;最后,明确管理职责,理顺财务和技术部门关系,明确在资产交付过程中,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职责。

  3 . 加强基础工作, 建立资产台账。作为资产使用接管单位,在工程资产交付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监督资产交付完整,保质保量。在实际工作,往往施工单位只管施工、验收,建设单位负责资产交付,只有接收单位才能检验资产交付的完整性。作为接收单位,应及时建立相关台账,以保证资产完整。

  4.严格落实考核机制,督促资产交付完整。在执行企业年度考核时,对于涉及工程建设量较大的单位或部门,必须强化相关会计信息的审查,特别是在考核经营绩效、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时,尤其要关注单位在建工程、代办业务支出、预收账款发生变化过程,关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余额的完整性,关注账卡物是否一致,关注其成本超支是否由新增大量设备引起等等。

  加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根据年度资本性支出计划、年度新立项项目的概预算总额、年度在建工程增减数、年末完工交付等进行审计。并着重考虑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详查,核实工程建设进度,并将工程进度与财务部门的账面确认进度进行核对,以确认是否存在账外资产。

  作者:蔡朝荣(作者单位:长沙铁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