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金融银行财务会计论文 > 非寿险公司保单获取成本会计政策选择

非寿险公司保单获取成本会计政策选择

凌飞 田丽丽

中国保险业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来自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中国保险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绩效。以下就保险公司财务绩效衡量中的关键会计政策之一,保单获取成本(保单获取成本是指保险公司在签单或续保过程中发生的与保险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主要包括手续费、佣金、体检费等相关费用)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一、从利润形成引发的思考

(一)利润形成的基本原理。

众所周知,利润取决于收入与成本,是两者的差额。短期内,在资本投入量固定的前提下,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和产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在每一产量水平下企业的短期总成本体现为短期变动总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短期变动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基本呈正比例函数关系,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某一售价水平,收入亦与产量呈正比。在短期内,当售价大于变动成本时,利润随销售量增加而增加。

(二)保险公司利润形成分析。

上述关于利润形成的基本判断同样适合于保险公司。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收入与成本的表现形式略有其特殊性。影响利润的收入为“已赚保费”,指在会计期间内已承担责任部分所对应的已实现的保费收入,等于保费收入减去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加上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如在风险和收益均衡条件下,某一年期保单的保费为2000元,承保期间为本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则该保单在本会计年度内已承担责任部分对应的已实现的已赚保费仅为1000元,剩下的1000元表现为保险公司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成本表现为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和赔款成本,其中经营费用包括保单获取成本、营业费用等,赔款成本指隶属本会计期间的赔款支出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提转差。可见,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保险公司的收入与成本要通过准备金来调整。

(三)保险公司利润形成的特殊性。

保险行业与生产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生产行业一旦产品销售完成,其成本与费用即完全补偿,利润完全实现;而保险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产品销售仅仅表示承担保险责任的开始,并且销售保单的佣金费用(直接与保单相关的变动成本)通常一次支付或在前期全部支付;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其变动总成本中的保单获取成本就成为影响衡量财务绩效的关键因素。目前对其衡量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计入短期总成本,即将保单获取成本直接予以费用化;一种是根据受益原则确定本期应摊销的保单获取成本,根据分摊的金额计入受益期间,即对保单获取成本采取资本化的会计政策。

(四)不同会计政策对利润计量的影响。

以下就两种不同会计政策下的利润形成进行分析。

假设某险种风险和收益是均衡分布,有三类一年期保单,其承保期限分别为:保单1承保期限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保单2承保期限为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保单3承保期限为当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0日。该类保单的保费收入为3650元,预计的赔付率为60%,与保单有关的保单获取成本为保费收入的20%(暂不考虑其他固定成本)。上述三类保单在保单获取成本采取不同会计政策时,本年利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其具体差异参见下表。

项目 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 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 保单1 保单2 保单3 保单1 保单2 保单3 保费收入 3650 3650 3650 3650 3650 3650 已赚保费 3650 1830 610 3650 1830 610 赔付成本 2190 1098 366 2190 1098 366 保单获取成本 730 730 730 730 366 122 短期变动总成本 2920 1828 1096 2920 1464 488 利润 730 2 -486 730 366 122 短期变动成本比例 80% 100% 180% 80% 80% 80% 注:短期变动成本比例=(赔付成本+保单获取成本)/已赚保费

保险行业中与利润有关的收入实质为已赚保费,根据基本经济常识,利润会随着已赚保费的增加而增加。从上表不难发现,同一保单在不同会计政策下体现的利润截然不同,在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会计政策下,短期变动成本比例不呈现比例关系,且波动性较大。上述数据也同时说明,在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会计政策下,可能会出现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悖论,即销售越多亏损越大(如保单3),致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形成过程迷雾重重,难以为投资者读懂,也违背了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从上述数据也不难看出,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条件下的数据更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利润和“产量”(即保费或已赚保费)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二、不同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

目前理论界普遍接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FASB)提出的“决策有用观”,即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应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两大基本质量特征。以下分析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客观、公正的反映经济现象,揭示会计主体运行的经济结果。从经济学原理上来分析,如某一产品可以提供销售毛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总额与销售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销售量增加引起利润增加。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看,会计核算的结果也要揭示上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实反映其经营活动的经济后果。

如果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会使会计核算的结果出现“悖论”,即业务快速增长的公司,其利润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大幅下降,而一旦销售量增长趋于平缓或大幅下降,利润反而大幅增加。

从国内保险公司的经营实践和财务数据来看,一些业务快速增长的保险公司利润出现了大幅亏损,尤其是新兴的保险公司。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保单获取成本的费用化会计政策。保险公司会计核算过程中,直接费用的发生是与保费收入挂钩的,如手续费、佣金等,这部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而当期业务形成的保费收入却要按一定的方法计提责任准备金,形成“已赚保费”收入计入损益,客观上形成了成本费用与“已赚保费”配比的错位。

可见,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的会计政策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致使会计提供的信息严重背离客观经济的实际状况,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其信息的可靠性自然会受到质疑。

(二)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对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因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不具备可靠性,因此必然会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需要。

在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会计政策下,利润和价值会出现背离,即创造利润但可能损害公司价值,创造价值但报表利润表现不佳。利润和价值背离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因业务时间分布不同致使两种不同会计政策下的利润差距较大。总体来看,对生效日期超过两个会计年度的保单,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会计政策下反映的保单获取当年利润要高于费用化政策下的计量结果;且资本化条件下的变动成本率是均衡的,而费用化条件下的变动成本率却是大幅波动的。从保险产品设计的初衷来看,在风险和收益均衡假设条件下,资本化会计政策揭示的财务结果更符合保险公司的实际。而费用化会计政策揭示的财务结果却严重背离了业务经营的实际,其所揭示的利润不符合我们对业务价值的判断,这也导致保险行业的经理人员在经营上的误区,即在业务经营上,不论下半年业务质量优劣,均限制发展,客观上造成经营行为的选择与价值创造背道而驰。

二是业务持续增长却制约公司利润的增加。在保险行业中,在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的会计政策下,利润与销售量的增加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甚至在业务快速增长的新兴保险公司却会出现大幅亏损;而一旦保费增长趋缓,甚至在负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却大幅增加。

上述利润和价值的背离在客观上已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管理者和投资者的经营和投资决策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当资料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证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资料就具有相关性。”可见,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核心就是满足使用者决策的需要。而一旦因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质疑,且会计计量的结果严重扭曲了利润和价值的关系,致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则选择该种会计政策无疑是失败的,而利用该种会计政策提供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会计信息必将会被使用者所抛弃。

三、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分析

笔者认为,与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会计政策相比,费用化会计政策会给国内保险行业带来以下非常不利的经济后果。

(一)制约了国内保险公司资本规模的扩张。

目前国内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较低,且国民经济仍在保持快速增长,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保险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实施资本扩张。目前国内的上市规则要求保险公司应具备连续的盈利能力,且对净资产收益率等均有规定,否则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在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的会计政策下,业务高速增长必然导致报表利润出现巨额亏损,公司难以达到上市要求,制约了公司资本规模的扩张,直接影响中国保险业的做大做强。

(二)致使保险公司创造的利润大量外流。

面对快速增长的保险市场,因资本规模难以迅速扩张,在资本金和国内再保险承保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为确保偿付能力的充足性和在《保险法》的框架内经营,保险公司必然要寻求国际分保支持,客观上导致内资保险公司创造的利润大量外流。此外,为解决资本金相对不足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制约,部分公司会选择在允许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的国家上市融资,导致国外的资本所有者优先享受了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增长所创造的价值。

(三)助长了内部人控制和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 在费用化会计政策下,快速增长通常在报表上表现为累计利润下降或亏损,制约了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分享,致使公司的资源控制在公司经理人手中,客观上也助长了内部人对公司资源的控制。

在费用化会计政策下,业务快速增长时期往往也是对资本需求的饥渴期,但这一时期的报表利润通常表现极为不佳,甚至为大幅亏损,制约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筹资活动。而一旦该行业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对资本不再渴求时,却因财务业绩表现较佳,在公司管理层追求资本规模的动机下,反而助长了其不良动机,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不利于国内保险公司参与国际竞争。 与国际保险巨头相比,内资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的现状已成为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保险行业属于资本和管理密集型的行业,在业务竞争过程中,尤其是在大项目和特殊风险项目的承保上,公司的资本规模往往成为投保方和被保险人关注的重要方面。国内保险公司虽身处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但因先天资本规模较小,再加上不利会计政策的影响,致使创造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制约了公司的融资活动和资本规模的扩张,影响了公司的承保能力和形象,导致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四、政策建议

(一)关于保单获取成本会计政策的国际动态。

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四号(IFRS4)——保险合同,完成了其国际保险财务报告准则第一阶段的任务;根据安排,IASB计划于2007年完成保险合同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在这一阶段,必然涉及保单获取成本的会计政策问题。从IASB目前的倾向性意见来看,将采取费用化而非资本化的会计政策,这与我国的规定是一致的。

(二)从国际趋势看我国保险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目前,在国际范围内,关于保单获取成本会计政策的争议仍然很多,倾向资本化的观点也不少。笔者认为,从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的会计政策符合保险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保险行业的利益,有利于保险行业资本规模扩张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在我国保险行业快速扩张的特定时期,应允许保险公司选择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的会计政策。

【参考文献】

1.田丽丽,“关于保险公司保单获取成本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探讨”,《金融会计》,2006年第1期;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论改进企业报告》陈毓圭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4.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陈汉文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FAS60 6.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4——Insurance Contracts

 

(作者单位: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沿海绿色家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