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及固定资产卡片。总账、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计价一贯制的办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情况极其严重。就车辆和电脑来说,这些资产与房屋建筑物不同,它们具有很大流动性,如果不是对每辆车和每台电脑建账、设卡,并定期盘点、核对的话,就无法正确反映其购入、使用、处置情况,长期下去就会对实物失去控制,从而无法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账实不符问题。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由于:
  一是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增加的资产由于入账手续繁杂,审批时限过长,因此资产增加时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账务处理。减少的资产不做核销,淘汰报废的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理相关手续,不做账务处理,导致资产账实严重不符。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
  二是盘盈、接受捐赠和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滞留账外不入账,形成资产的账外循环。
  三是由于部门间缺乏沟通,疏于管理,导致资产在部门之间相互调动使用,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调动申请、转移单,导致资产管理人员不知情,财务账上不做任何调整。再加上人员的变动,长久以往,资产下落不明。
  (三)重购置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资产购置以后,由于缺失验收制度,经常会出现所购非所需,且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同时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帐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调动使用资产等,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从而造成国有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依靠财政投资, 不计成本, 不提折旧, 管理体制上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导致单位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不重视设备购以后的管理以及维护和保养, 大大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
  (四)日常清查盘点制度和程序落实不到位。没有相关资产清查方面的制度,盘点的时间不定期,导致固定资产存在入账不及时。我们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度,然后严格按照制度要求, 使资产的实物清查成为定期的、经常性的工作, 各单位内部的自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不定期的清查也应及时的进行,比如:单位机构编制调整,单位内部 产权关系发生变化,发生这些相关的变动都必须进行全面资产清查,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单位资产真实性、准确性。在现在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现存的各项资产中, 超过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会占有很大的一部分, 这些资产应按要求达到使用年限申请资产报废,统计成册。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些审批上的手续办理存在差异,资产报废审批时间长,而且审批的程序非常繁琐,待报废资产不能得到及时处置, 导致各单位长期不申请资产报废; 使一部分待报废资产处置不能按规定的程序与时间报批, 有的单位便自行处理; 更有的资产处理后不按财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使国家的财产受到损失。
  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特点,导致经费花出以后,换成的实物就脱离了监督。在具体账务处理上,行政事业单位仅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进账价值进行核算,对于所购固定资产的具体详细信息缺乏有效的记录和管理。例如电脑,在记录资产时,只是记录的电脑的名称,对于具体品牌和型号没有详尽的记载。这在资产的管理上就不能对号入座,即使存在偷梁换柱的现象也不容易被发现,导致新购置的资产在工作上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甚至资产流失。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造成资产总量的虚增。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手续、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督,这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是人为造成的。长期使用后到使用年限应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的相关文件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初审后,应根据相应的规定出具初审意见,最后经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方能调整账务,这样能使管理更为连续,过程有些复杂,但能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为明晰。从国家管理上来说,这一方法是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特点的,也是可行的。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三)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品牌、型号规格等的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仓存、使用部门的相互配合。但一方面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管理意识缺乏,各个部门间不能进行有效的配合;另一方面由于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滞后。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