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逐渐呈现出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在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主体,而且是社会主体和生态主体,企业应坚持经济、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关注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证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的共同保值与增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该建立基于多重价值创造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三重绩效”和“战略、流程、能力”相结合的整体模式。
本文根据“三重绩效”的静态平衡模式和“战略、流程、能力”的动态循环模式,初步构建了“三重绩效”(横向)和。“战略、流程、能力”(纵向)相结合的矩阵式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 经济绩效 生态绩效 社会绩效
战略 企业文化 环境保护计划与政策 社会责任计划与政策
使命陈述质量 资源节约计划与政策 公司公民身份
研发费用比重 环保投资比重 ISO9000系列认证
研发费用增长率 ISO14000系列认证 SA8000认证
期望的利润增长率 环保科技开发支出 尊重女性及少数民族员工
流程 业务流程再造 清洁生产实施水平 公益支出比重
信息化水平 生态价值链管理水平 员工工作环境
供应链管理水平 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 员工的社会保险计提率
环保供应商比重 员工每年平均受培训时间
再生能源、原料使用率 培训费、保健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可再使用包装物比重
能力 有效增加值率 能源投入产出率 捐款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资产增加值率 原料投入产出率 企业诚信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 水消耗产出率 守法状况
经济增加值率 水循环利用率 公平竞争能力
速动比率 单位产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 顾客满意度
资产负债率 单位产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排放量 产品销售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单位产出废弃物排放量废弃物处理率 广告的社会效应
存货周转率 环保产品销售比重 其他
单位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其他
市场占有率
(唐明整理自《财会月刊(理财版)》2007年第2期,作者:温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