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传统企业财务评价到以财务为主结合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再到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指标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获得了极大发展。企业战略绩效评价存在着不同的模型和流派。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企业行为绩效评价理论、关系绩效评价理论、审计绩效评价理论、FOM(Family of measures)绩效评价理论,以及第三代BSC战略绩效评价理论的最新成果。
纵观各种理论可以发现,当前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较多关注企业绩效关键指标的分析和提取,但对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同一层级指标内部之间以及不同指标层级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重视。目前的研究成果缺少对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地区区隔及区隔后的行业实证检验,因此绩效模型的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同时,纵观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评价内容逐渐从单一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评价目标逐步多元化;评价方法逐渐引入运筹学或数量统计方法以力图使评价更加科学性。因此,随着绩效评价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入,未来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管理学科,而是呈现多种研究方法相互交叉应用和补充的趋势。
本文最后指出,国内关于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和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国内相关文献多半是介绍和评述国外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缺少自身对企业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和创新;另一方面,国内研究的文献中对企业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问题的探讨居多,但缺少一些实证研究和个案剖析。因此,加强对西方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检验西方绩效模型在我国的行业适用性,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十分现实的实践意义。
(张正红整理自《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5期,作者:乔均 蒋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