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同山西分所审计经理 王增民
山西省会计领军人才二期班的学员们于2018年9月13日至9月15日在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完成了为期三天的本年度第四次集中培训。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教学安排,本次培训的内容是庞金伟老师讲解的《贸易争端背景下的企业纳税风险模型设计及管控》和沈振宇老师讲解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与资本动作》。两位老师均以生动的案例为我们阐述了风险管控原理。
一、纳税风险管控
庞金伟老师研究税收理论多年,不但对国内的税收环境有深刻的理解,还对国际税收环境及全球税收历史都有独到的见解。在讲解税收风险时,还运用了融合性原则,从而使我们对“业财融税”一体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是税收的国际环境。目前全球都处于降税的历史时期,美国和加拿大先行发起贸易争端,在国际上增加贸易关税,在国内实施降低企业税负,以期为本国的经济增添活力。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前提下,我们国家也需要降低税负,以期与国际税收平衡,促进国际税收的一体化趋势,实现国际合作和达到稳定本国经济之目的。
其次是税收的“大数据”时代。从前期的GAAP、WTO到现在的BEPS、CRS,均是朝向数据互享发展。尤其是目前大数据的应用,更是体现了数据共享。让全球范围内的“避税港”越来越少,让偷逃税款的企业和人员无处藏身。在此之际,国际反避税措施也日趋完善且力度不断加强,目前已实施了税收穿透原则,同时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导向降低税负,让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运行,也让其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
再次是税收的管控方式。以票控税一直是我国税务管控的核心,那么如何将合同、发票与确认收入的款项回收实现“三流合一”,让我们的财务符合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达到“业财税”一体化,即从业务端来管控财务和税务。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清楚业务,必须拿到合同的确认权,从业务源头来控制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共享平台,实现决策的有用性与相关性。
第四是建立税务管控指标体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一系列的税务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因素分解法进行分析,并找出核心指标,形成关键风险指标体系。
在建立税务风险指标体系时,一般需要建立三类指标体系:一类是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主营业务税收负担率、所得税贡献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等指标;二类是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等相关指标,以揭示影响所得额的各类项目的变化情况动态分析;三类是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减额等相关指标,以考察除收入成本费用类之外的其他影响所得税的因素情况。
全球实施的减税策略是对资本的利好,但资本市场也是有风险的,那么资本市场的风险主要有那些呢?
二、资本市场风险管控
首先是监管的高压态势。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目标,证监会召开了2018年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日趋严格,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以及穿透式监管将贯穿其中,对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也将成为常态。
其次是法律风险。一是信息披露违规,目前信息披露违规是风险的重灾区,大部分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不及时,造成监管的多次问询并公告,给资本市场留下不良印象。二是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健全是发现重大错报的制度保障,而部分企业没有很好的运用这个工具,造成信息披露不规范或存在重大遗漏,甚至财务报告信息的重大错误或造假。三是并购重组中的风险,并购重组中的最大风险是资产价格的合理性和对赌协议,并购中的商誉一定要合理,对赌协议一定要合法且账务处理、列报正确。四是诉讼风险,目前也是上市公司股东集体诉讼的高发时期,企业一定要合法经营、减少差错、及时披露,以防止股东诉讼公司的风险。
在目前强监管的形式下,企业应当做好的就是在各种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规范运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运营质量,并争取到政府的支持。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资本运作方案。
三天的课程学习虽然结束了,而对于我们则是对知识消化与运用的开始。让我们在实务工作中识别风险、了解风险,并更好地进行管控风险,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