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会计圈的小伙伴们, 近几年新政频频出台, 学习、工作压力巨大;而另一面,基于AI技术的财务软件不断升级, 如德勤财务机器人的面世, 会计岗位被替代的可能性急剧上升 。 正如德動财务机器人专家所言, “基础财务(工作人员)都会被机器人替代” 。但很显然,软件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 综合整合能力上不具备优势。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作为解放我们双手的工具,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服务于企业的运营管理, 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也是真正体现和提升我们财务人员价值力的必由之路。
一个企业的设立,最简单、最初始的目的,都是围绕价值创造,或者说是创造财富。财务人员也必然要围绕这个目标。 不应再局限子企业数据的加加减减,而应该尽力了解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的全流程,做到财务与业务融合。我们要了解所在公司的客户、 竞争对手、 战略、 经营的驱动因素等, 财务部门要站在一线经理的角度发现问题, 以经营管理者的思维思考问题, 最后才能与高层经理谈论战略, 解决问题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成本管理计算方法有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 作业成本等。 这些成本管理方法有不同的出发点, 但都局限于成本的计算、 分摊方法的选择, 而没有站到企业生产的初始目标角度一盈利、 获取更多的盈利。 这样很可能造成财务计算的数据与实际经营目标不符。 而基于盈利目标的TOC成本管理方法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理念。 它认为: “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制约因素/瓶颈, 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瓶颈。”所以,在生产经营安排时,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最影响我们工作效率的坏节, 在成本管理中要学会找出瓶颈一挖尽瓶颈 (找出制约的所有因素) 一迁就瓶颈一打破瓶颈一 找出瓶颈” 的Toc五步骤分析解决问题。
除了关注上述两点, 我认为财务人员还应该做好企业的内控管理。 大量的案例已经证实企业合规运营离不开内控, 内控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但在内控建设中我们又有可能存在一个误区, 请一个咨询公司写一本厚厚的流程手册就认为完成了内控建议 。 实际上一个好的内控不是挂在墙上、 写在纸上的, 应该是整合单位原有的习惯、 文化, 并且需要进行不断的动态的调整。
诚如传化集团杨柏樟杨总所说: “21世纪, 我们认为财务是集团财务战略的制定者、集团经营决策的支持者、投资发展的资源保障者、绩效目标管理的推动者、财务风险的控制者。”只有转变思路,顺应发展, 才能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