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成本制度作为传统管理会计的核心之一,在被引进到我国之后远未普及,而在日本国的企业会计实践中相当活跃。本文通过对日本标准成本制度主要特点的研究,探讨如何制定和推广适应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成本制度的问题。
日本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将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化,置于与实际成本同等重要的地位。成本计算的目的为期间损益计算、存货计价、成本管理、预算编制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成本资料,首要目的是成本管理。一般将标准成本差异即期处理。尽管日本绝大多数企业已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成本分摊基准仍用人工小时数。而且日本的民间团体在制定成本计算规则和促进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作者认为从日本的标准成本制度中可得到如下启示:(1)将制定和推广标准成本制度提高到作为改进和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2)尽快制订统一的“成本计算制度”,将标准成本置于与实际成本同等重要的地位。(3)学术界和民间团体要广泛开展标准成本制度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归纳总结,对成本计算方法加以示范。(4)实务界也要广泛地参与到实践中来,将理论结合实际。(5)有关未来统一的“成本计算制度”的几点设想:成本计算制度可分成本计算制度、小企业成本计算制度两块加以制定,以供企业进行选择。应明确地将成本管理作为成本计算的主要目的之一。一般将标准成本差异即期处理,如果年度累计数额实在较大,也可考虑年末或季末在主营业务成本、产成品和在产品账户之间分摊。成本分摊基准一般仍可采用传统的“数量基础”。
(田孟君整理自《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理论读本》2007年第8期,作者:郝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