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 如何构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之探究

如何构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之探究

  文 琴


为了适应2017年正式出台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要求,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湘博)在十一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中率先参与了政府会计改革先行试点工作。2019年湘博被湖南省财政厅评为先行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新的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博物馆文物文化资产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相关业务将使用“文物文化资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财务报表,不再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这意味着建立健全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将成为文博界其后数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国家政策“大道”的指引之下,利用湘博参与政府会计改革试点工作中积累的权责发生制试点经验,湘博自2018年正式启动构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的探索。

作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湘博拥有馆藏18万余件,文物类别属性具有一定代表性,藏品价值巨大,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由湘博构建有满足综合查询藏品动态信息的藏品管理系统,其代表性能够满足国内文博单位文物资产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推广的需求。同时,湘博拥有兼具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与文博工作视野的专业人士,财务负责人李莉同志对文物资产的关注缘起2012年,我馆李莉同志与藏品总账业务人员参加了由国家文物局召开的《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工作研讨会。会后组织我馆相关部门开启了对文物资产计价和管理新规定实施落地的探讨,2015年组织对8家重点博物馆文物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2018、2019年李莉同志先后受聘为湖南省及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咨询专家,认真钻研政府会计关于文物文化资产的核心要义。近年来湘博与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开拓了馆校合作的科研新模式,特别是在省财政厅针对会计科研和政府会计试点工作强有力的组织下,与专家团队建立了良好顺畅的交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业务指导与支持。正是在此基础上,湘博由财务牵头组建了涵盖政府会计、资产管理、博物馆学、藏品管理等专业学科的科研团队。

项目开展以来,湘博制定了调研规划,通过线上问卷星数据提交、电子邮件、线下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调研了74家国内文博大馆,回收问卷167份,并取其中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11家)、部分国家一级馆等有代表性且数据完整的40家省市博物馆调研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形成详尽的调研分析报告,对于国内博物馆文物文化资产管理现状有了明晰的了解。针对国内博物馆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备、管理办法待出台、藏品管理系统功能单一等难点问题,湘博项目组以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为抓手,遵循智慧博物馆建设指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立足湘博展开研究,最终形成了基本完备的博物馆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体系涵盖《湘博文物文化资产管理办法(暂行)》《文物资产管理流程》、藏品管理系统动态重构方案、藏品管理和财务管理双系统数据接口搭建规范、文物文化资产财务管理模块建设规划。目前此项研究体系构想均已达成。

二、探索与实践

1. 构建文物资产内控管理闭环。

深化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要建立文物资产管理体系,首先,必须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调整相关组织机构。湘博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将原隶属于藏品典藏保管部门的藏品总账登记部门——总账室,设置为独立于典藏保管部门之外,从部门职能上贯彻了内部控制管理重要原则——账实分离。其次,为规范和加强国有文物文化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文物文化资产中的文物藏品的征集鉴定、经费预算、藏品保管、藏品使用、保护修复、藏品处置和财务资产管理等内容形成《文物文化资产管理办法》。通过修订《文物资产管理流程梳理》完善藏品征集、出入库、文保、盘点、处置流程的岗位控制,形成有效的管理闭环,加强文物资产的安全保护及文物资产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性,最大限度保障文物资产账账相符。

2.完善文物资产财务核算基础。

文物文化资产是指用于展览、教育或研究等目的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以及其他具有文化或历史价值并作长期或永久保存的典藏。文物资产本身具有经济属性,但其无法进入商品流通,所以无法实现其经济价值,与其他资产所表现的经济属性为主存在较大区别。同时,文物文化资产的取得渠道与其他资产颇有不同,文物事业单位文物资产的获得渠道主要为历史遗留、传承、考古发掘和隶属关系改变所得;部分文物是通过征集、拍卖、借助货币交换、商品流通、捐赠、依法交换等方式获得。正因文物文化资产的这些异质性,如果简单生硬地照搬普通资产的处理方法,许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无法得以解决。故不能将文物文化资产作为存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核算。

所以,湘博首先把博物馆文物资产的计量研究作为文物资产管理体系构建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部分博物馆并未将藏品纳入资产体系进行账目管理,文物藏品实物账中只体现藏品的数量和品级等状态描述信息,未能明晰、完整的反映藏品的价值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湘博项目组提出重点在于完善文物资产财务核算职能,统一文博单位核算标准和方法。首先,兼顾文物创建文物资产财务资产卡片,规范文物资产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卡片信息要素指标要求具有立体多维度、普遍性与代表性。其次,针对文物特殊属性,根据文物的不同取得方式、不同计价方法选择不同的计价依据,加强清理处置工作力度,对多种原因形成的文物资产遗留问题,定期组织开展资产核查,做到资产账实、账账、账表相符。

3.升级藏品信息化系统。

升级藏品信息化系统,才能实现文物信息数据的有效同步共享。湘博在试点中通过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认真梳理、专业判断,现已将2014-2018年入馆有取得成本记录的文物藏品通过“文物文化资产”科目实施账务核算;其余文物藏品纳入财务备查登记;后续规划清理以前年度文物信息,将符合计价确认条件的文物藏品分批调整至“文物文化资产”科目;将原“图书”科目中符合文物确认条件的文献类图书调整至“文物文化资产”科目;并在实施中对文物资产的账务处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思考。试点工作中将修订出台的文物文化资产内控管理制度中涉及的流程控制节点固化到藏品系统,搭建动态全生命周期的藏品管理系统,力图实现对文物文化资产卡片管理、变动管理、处置管理、账表管理等各项功能,满足文物文化资产的动态管理要求。从而实现藏品信息在系统间传递的模型化、连续化和准确化。最终目标是实现文物文化资产全生命周期中各个时点文物的实时信息透明化、移动状态可视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实践表明,升级藏品信息化系统可以加强文物资产的安全保护及文物资产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性,最大限度保证文物资产账账相符。也可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时点下保管、调拨、出入库、保护、修复、展览等动态需求,将内控管理体系下文物资产管理流程控制点固化到文物藏品系统中,确保了文物藏品系统搭建的实效性。

4.创建完善双系统的接口规范。

目前文博单位普遍存在文物藏品和财务核算双系统并行、信息互通存在障碍的情况,探索推进文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有效衔接,创建双系统接口规范,逐步实现双系统间管理数据互通共享,是建立健全文物资产动态管理机制的重要一环。

湘博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建设”的思路,严格按照组件化规划、分层构建的思想,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升级信息系统外围组成部分,从2018年开始,汇集财务、保管、文保、陈列等多部门对现行文物藏品系统档案信息、数据标准进行反复梳理研讨,提出藏品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对接联通的具体设想、管理的具体流程,由两大软件技术服务商协作将规划转化为双系统接口技术规范,将藏品管理系统征集、出入库、文保、月末盘点、处置多个时点的单向数据推送,实现双系统间信息数据实时共享和低势能流动。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建立契合资产管理、内控管理、财务管理要求的文物资产交换数据元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具体做法为:首先核对原系统内藏品套件数与财务系统套件数,确保初始信息一致;针对新征集文物,则依照《文物文化资产管理流程梳理》录入新征集藏品的信息要素,相关信息推送至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依据合同、原始票据生成支出报销单,根据藏品系统推送的藏品信息生成完善藏品卡片信息,生成征集藏品入账凭证。藏品出入库、修复或有其他状态变动时,也根据《文物文化资产管理流程梳理》库存实时变动后的状态信息推送至财务系统,提示财务人员确认。尤其在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系统会增设修复过程中设计费、检测费、委托业务费、劳务费等费用名称和金额的子项若干,修复鉴定书(上传),相关信息推送至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依据合同、原始票据生成支出报销单,费用发生时若无修复鉴定书等资本化依据时予以费用化;有相应依据时予以资本化;前期费用化的后期有依据时调整予以资本化。每至月末、季末、年底或定期盘点时,藏品系统与财务系统可通过生成匹配单来实现账账核对确认。

5.启动藏品资产绩效评价。

在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中,湘博引入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评估体制,科学设置藏品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藏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生命节点的相关部门及监督部门依照既定的藏品管理绩效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判断并依照相对应的奖惩制度进行藏品管理总结。提请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定的文物资产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或搭建文物资产专业评估专家库,通过从组织形式、评价方法、专业权威性、实效性等多角度考评,强化“专业评估计价”这一计价依据的实操性与有效性。绩效评价的结果将客观真实反映文物文化资产管理效果,并将考评结果与部门、个人的年度绩效综合评定挂钩,提升文物资产管理利用效率。

三、特色与创新

一年多以来,湘博对于构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探索工作的特色与创新有以下四点:

1.以“文物文化资产”为着眼点,推动了“文物”与“资产”概念的结合。

湘博的“博物馆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着眼于“文物”这一特殊资产,在研究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对国内国情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构建和界定。该体系构建了财务系统中文物文化资产管理模块,并探索构建符合政府会计改革要求、契合文物属性需求的博物馆文物文化资产卡片,明确文物文化资产价值计量方法选择及账务核算要求,对文物资产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进行进一步规范,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在文物文化资产管理工作研究探索阶段具有借鉴意义。

2.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导思想,实现了博物馆各部门的管理需求与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

从文物文化资产的功能来看,文物征集、陈列、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都是文物文化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的关键点;从文物文化资产管理的具体操作来看,库房管理、安全保管保卫、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工作都是文物文化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为实现科学管理,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以内部控制为指导思想对文物文化资产进行管理,会衍生出博物馆诸多管理需求,包括基于文物文化资产的风险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管理等管理理念的综合决策,于是,湘博在现有藏品系统基础上,增加实时记录以追踪藏品入库、出库、在馆位置、状态,将文物资产管理提升到闭环管理层次,实现了文物信息在系统之间传递的连续化和准确化,全生命周期各个时点文物的实时信息透明化、移动状态可视化、管理控制智能化等。

3.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评估体制为抓手,推动了文物管理资产化与价值化的结合。

湘博在构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健全了文物文化资产运营中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指标库,启动了契合文物文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整体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尝试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及个人的年度绩效评定相挂钩。规划通过动态全生命周期的文物文化资产运营系统及财务系统实现:在预算阶段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在运营阶段及时掌握文物文化资产在征集、鉴证、保管、维护、出入库等环节的信息;在绩效评估阶段以全面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和文物文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库为标准,以强化单位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由监督部门撰写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评价报告并分析,及时发现文物文化资产管理方面的缺陷并进行修正,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四、成果与意义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探索推进,2019年9月,湘博承担的“博物馆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的结项评审,成果颇丰:确定了涉及藏品管理的各部门机构设置、职能调整方案,出台了馆藏文物文化资产管理办法(暂行)及工作流程,制订了馆藏文物文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对藏品管理系统实施了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技术升级,藏品管理与财务管理双系统的数据对接于2019年9月顺利实现。文物文化资产信息系统基本形成部门岗位职责明晰,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生命周期动态覆盖,藏品数据对接互通,线上实时账账核对的完整链条。在9月的结项报告会上,国家文物局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建成的博物馆文物资产管理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仅适用于湖南省博物馆,对于全国其他博物馆的文物资产管理体系建设都具有极大借鉴意义。项目组提出的相关建议将被采纳入国家文物局正在制定中的《国有文物文化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制度。

如何管理、利用好珍贵的国有文物文化资产资产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是2008年免费开放之后国有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当下的博物馆必须以政府会计改革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契机,规范和加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这既是新形势下对藏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与新任务,又是新时代做好藏品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抓手。此项研究与实践的推进也是湘博在文物资产管理领域业财融合建设的积极尝试。通过对文物事业单位业务流程的梳理,在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过程中,将业务与财务的关联要素予以融汇考虑,以推进在文物的征集、鉴定、收藏、盘点等流程的相关信息通过系统联动向财务部门及时推送,弱化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强化对文物这一特殊资产的有效管理。一方面,深入推进文物文化资产管理,有利于理顺博物馆文物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文物文化资产管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提议与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能够更好地发挥文物文化资产的多重效益,提升文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