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男,蒙古族,197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民建会员,工商管理硕士,正高级会计师职称,入选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山东省高层次人才,获得山东省“齐鲁金融之星”荣誉称号。现任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财务总监。获省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济南市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1次;在国家级财经论文评选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省级论文评选获三等奖2次,共发表财经类论文9篇。长期从事财务、审计、投资、融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等工作。始终坚持学以致用,恪尽职守,优化赋能,支持决策,业财联动,创造价值,防范风险,业绩突出。
一、加强管控,支撑战略落地
(一)全面加强财务监管体系。逐级推进财务监管,完善任职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实施委派财务总监全覆盖,定期召开财务总监专项会议,着重把握财务预算、决算、投资决策、绩效评价等重要环节的监督与服务,强化出资人财务监督职能,提升了集团整体财务管控水平。同时,探索将财务监督体系融入集团大监督体系,切实发挥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联动效用。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健全全员多方联动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投资、薪酬等预算的有机融合。优化预算指标体系,年度预算与战略规划目标相结合,着重把握财务预算、决算、投资决策、绩效评价等重要环节的监督与服务,提升了集团整体财务管控水平。将预算控制提升到价值创造高度,加强全面预算的控制、分析和考评,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偏差,分析问题,确保年度目标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定期编印财务手册和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实现核心指标对标对表,为集团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
(三)建立了集团公司多层次创新融资管理体系,保障了集团公司发展资金需求。主导建立多层次创新融资管理体系,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连续获评“AAA”级。在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累计获得授信额度超过26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将在“十四五”期间提供500亿元融资支持。组织开展银行间市场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论证,进一步增加集团直接融资规模。此外,利用政府专项债、企业债、REITs、境外债等,争取新能源项目、绿色环保项目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使公司融资方式日趋多元化。
(四)创新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引导进一步激励任职单位权属企业提升经营业绩,创新性提出了在保持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和计分标准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激励权属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基础上,依托奋斗目标,最大程度提升经济效益,确保了保值增值责任落实到人,充分调动了权属企业的积极性,为完成战略目标提供了保障。
二、强化基础,保驾护航决策
(一)全面完善财务制度体系。从保障经营发展、严格内部控制出发,组织完善财务制度,组织制定了《资金集中管理办法》《账户管理办法》《资金预算管理办法》《资金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内部借款管理办法》等16项制度,实现了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二)全面优化财务数智系统。组织组建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搭建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统一会计核算系统、网报系统和大额资金动态监测系统。逐步建立了总部统筹、平台实施、基层执行的组织体系和“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打造了“知家底、明流向、晓分布”的资金监管模式,提升了资金管控能力和数字化监管水平。
(三)组织强化核算报告合规精准管理。面对新会计准则全面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多、贸易性收入占收入比重较大的情况,组织各级企业全面分析,并结合实务工作对投资项目的交易结构设计和合同条款等做好统筹分析,规范了集团公司会计处理。高质量完成各年财务决算工作和财务快报工作,获得省国资委和财政厅高度认可,连续被评为“财务报表编制工作优秀单位”和“全省财政企业财务信息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三、推动融合,服务业务发展
(一)统筹构建集团公司投资管理体系,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投审品牌。在山东发展集团工作期间,统筹构建集团公司投资管理体系,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投审品牌。创新性建成了集团公司全流程评审工作机制、完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集团投资评审管控体系、打造了“智汇发投”投审品牌。该体系实施以来,投资总额127.42亿元,保证了投资项目质量。2021年11月,在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中,该项成果从1200余项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一等奖。同时,在省国资委系统也是首家成功打造完成该体系的省属投资企业,在全省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二)构建“协同融合创新”发展体系。在山东财金集团工作期间,组织制定了《深化集团公司协同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政策、金融、资金、项目、产权(股权)五类资源要素,实现有效的协同融合,大力提升了协同效能。《实施意见》确定了2017年13项协同融合重点任务、45个首期试点项目。该《实施意见》在省管企业中针对协同融合工作率先出台,具有创新性。截至2017年底,在45个首期试点项目中,实现增量投资211.26亿元,增量收入3.89亿元,创造经济效益1.67亿元。该项目获得2018年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四、聚焦效能,创造价值为先
(一)强化山东发展投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构建了灵活高效的资金配置机制。完善资金统筹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山东发展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中心平台作用,两年内利用内部资金池为权属企业调剂资金近9亿元,为任职单位节约财务费用约3200万元,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近期募集资金25亿元,与其他省管企业债券综合平均融资成本相比,综合资金成本实现下浮约6%。
(二)组织搭建山东发展集团“1+1+N”基金管理体系,形成了省属企业独有的基金管理品牌。近2年时间里,先后与多家央企合作,落地了国家先进能源示范区项目;设立规模100亿元产业母基金,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等4个重点投向;深度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布局数字经济,当年投资当年见效。截至2021年末,山东发展集团管理和参与出资的基金共计约40支,累计完成投资约370亿元,投资企业上市达到7家,公司净利润三年内复合增长率超过40%。
(三)组织创新了山东海洋集团审计工作模式。以管理审计为目标,组织完成内审项目20余个,完成审计报告30余篇,提出审计建议110余条。在关键节点、关键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大幅的提升了管理,创造了价值。所负责的审计部门获得2013、2014年度全省内审机构先进单位称号。
五、多措并举,精准防控风险
(一)实施多维度监管,系统性评估,精准性防控。组织山东发展投资集团采取强化投资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资产证券化等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严防债务风险,并一企一策确定了资产负债率监管线,确保了财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同时,从债务风险、投资风险、金融风险、潜在风险和表外风险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和识别,统筹事后监管与过程监管,近两年妥善化解风险隐患10余项。
(二)创新风险管控的机制及管理体系,有效实施防控。组织构建了山东海洋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廉洁风险防控及内部控制等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立了重大风险实施有效分解及考核机制,建成并运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组织建立并实施了公司重大投资项目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了投资项目专项风险评估机制及实施模式,审核完成了15个项目的专项风险评估工作。
六、综合培养,提升团队能力
(一)组织打造学习型部门,持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以全国及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为引导,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委托国家会计学院、事务所等开展专题培训,每年轮训不少于100人次,增强财务人员知识储备,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二)强化人才引进,提升财务团队能力。注重财务人员梯队建设,近两年,1人取得正高级会计师职称,2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引进济南市会计领军人才2人。支持财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及各类高端人才选拔,提高素质水平。两年内公司新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4人,总部拥有注册会计师、中高级职称的财务人员占比达到81%。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希才深知唯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坚定不移,唯有心中有大格局,才能攻坚克难。对标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理念、方法、措施、任务,会计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我持续学习、探索和创新,山东发展集团的财务工作,将围绕“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功能作用,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展现新时代会计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