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 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

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

     岳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杨 丹

 
    在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单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目标以及管理举措相联系,也能够直接影响单位内部的组织框架以及组织形式,加强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和建设既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防控财务风险,也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内部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的管控,使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全员参与性不积极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都是财政拨款,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绩效的考核主要是从领导层面入手的,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明显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内部控制,这样既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也会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无法得到高效的开展。很多工作人员都认为单位内部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支出,在收支两条线制度的约束下,单位并不会发生财务风险问题,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忽视了财政安全性。很多领导干部也会认为,只要单位资金紧张就可以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既不会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高质量效益,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财务资源的科学配置问题,这种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表现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仅仅将内部控制工作应用到财政管理部门,其他的业务部门缺乏基础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进一步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全过程管理缺乏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既有利于促进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当前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财政资金吃紧的问题十分严重,只有对财政进行精打细算,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精准性才能够有效地配置各项财政资源,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一过程的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施情况来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存在各项业务管理不融合的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过程中财政预算方案既无法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相契合,也无法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直接影响了预算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只重视事后评价,而忽视事前评估及事中监控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过程中只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提前的防范和评估,在财务资金支出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的有效防范。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主要是以事后评估为主的,这样一来,既影响了单位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也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三)内部控制程序不合理,收支审批不规范
 
    在财务支出过程中,很多资金并未经过事前的申请和审批,在支出的数量和标准上也不符合相关的财政管理规定,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导致的。与此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还缺乏系统性,既没有与其他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衔接,也无法将各项业务支出与财政支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合同审批管理以及报销流程等方面存在无法衔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一)营造全员参与的内控氛围,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营造全员参与的控制氛围,能够将内部控制体系综合全面地落实到财务管理以及其他业务工作中去,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结合员工的工作能力,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的政治站位和业务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按照新时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管理要求,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形态和财务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组织学习国家下发的财政方面的政策文件,领会各种新型制度的要求,从而增强专业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宣传和引导,让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的业务工作人员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将内部控制意识应用到各个方面中去,从而提升干部职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二)健全预算管理内控体系,强化目标绩效考核
 
    在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强化目标绩效考核的方法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的管理模式,这样既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对接,结合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案,同时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结合业务情况以及财务实际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精确性,也能够结合财务目标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面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需要结合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建立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模式,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资金实行全封闭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资金预算执行效率,避免预算资金使用不合理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流程,规范收支审批程序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有效地规范收支审批程序能够有效地防范各项财务风险,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各项业务全面的梳理财务风险点,形成具有较强指导性和管理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岗位的职责化及制度的流程化管理明确到人,从根本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规范化开展;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规范收支审批流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强化岗位责任的方式防范财务风险,进一步明确审批人员的各项审批权限,实施岗位分离制度,这样既能够防止岗位兼任现象的发生,也能够有效地做好财政资金支出环节的风险控制工作,按照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科学的开展财务管理,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有效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从财务风险防范的角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从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强化财务目标绩效考核,建立健全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将财务资金的各方面评价指标纳入到预算资金的整体考核中,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凸显财政资金的社会价值,也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水平。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