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常山供电局 严华杰
根据国网公司及省公司的统一布置,我局于今年对全局的固定资产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供电企业作为一个行业自然垄断的企业,因其固定资产有其特殊性,分布地域广,遍布全县的每个乡、镇、村;固定资产与值易耗品的划分界限不够量化,有些模糊;资产变动比较频繁等原因,目前在我们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的帐、卡、物各不相符。在清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管理工作不是很到位,特别是财务对固定资产的信息与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的实际信息不对称,因而帐、卡、物不符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帐物不符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是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产权结构较为复杂,投资的主体较多,因而产权界限不明晰。许多产权不明晰的固定资产局资产使用部门及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已作为局有资产建卡入帐,但是财务部门由于无正规手续,信息的不对称而无法入帐,从而造成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的现象。
三是供电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一方面闲置资产较多,特别是不需用、未使用及由于技术进步而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较多,而另一方面确实需用的资产质量不高,资产的成新率较低,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正常供电,待报废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大。比如我局纳入本次清查的固定资产原值总量为5507.3万元,净值为3220.7万元,成新率仅为58.48%;经过清查待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总额为490.57万元,净值为42.26万元,达到总清查固定资产总额的8.9%;而待报废的资产报废后,固定资产的成新率就达到了63.36%,提高了4.9个百分点。
四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足,管理网络不健全。在局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只有一个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而且办法中对各职能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职不明确,流程不明晰,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责任规定的不具体,因而造成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协调流程不畅;同时固定资产的管理网络不建全,在县局尚未建立资产管理的二级管理网络,造成资产保管使用部门无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现象。
五是固定资产的入帐时间严重滞后,一方面造成大量的完工资产因为决算滞后而未能及时入帐,长期挂在建工程,形成企业无法正确计提折旧;而另一方面在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技改时,由于内部协调机制不畅,在财务上反映滞后,造成资产帐实不符、折旧不实的情况;同时对于资产报废中的财产损失不能及时得到批复,也可能造成税务上的损失。
供电企业之所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上述问题,分析其原因首先是领导不够重视,其次是电力企业的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形成的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是一个网络管理的过程,靠一个部门的管理是无法全面进行的,单位领导是企业管理的最上层,只有通过企业最高决策层引起充分重视,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保管部门才能形成一个完成整的管理网络有效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观念,作为企业领导只关心财务报表的资产数额,而轻视了资产的管理工作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由于历史的原因,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多,产权结构很复杂。在本次清查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的投资主体中既有县级供电企业自行投资建造的,也有用户投资建造而实际上已属于供电共用资产的,有地方政府投资的;也有地方政府采用集资方式建造的,有城农网改造投资的;也有有关部门补助,相关用户集资及供电企业出资拼盘共同建造的,有用户投资后又有供电企业出资改造的;也有供电企业出资建造而有用户出资改造的,以上各种投资渠道形成的资产又因各种原因产权关系没有及时得到处理。由于种种上述原因造成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产权结构极其复杂,产权关系不明确。同时由于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及实物管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协调不够,口径不一致,未能及时办相关资产的产权手续,因而造成资产管理比较混乱。
其三,由于供电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其资产有着其点多面广,变动频繁等其特有的特殊性,给供电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企业内部配合不够,造成资产入帐不及时,财务入帐时间严重滞后于资产交付使用日期,从而影响供电企业的折旧,也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供电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是由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出具完工报告,经审计后到财务部门结算,这样一旦施工单位不急于到财务部门进行工程清算,财务就不能及时入帐。同时固定资产的报废、改造、转移等不能及时办理相关价值转移手续,而供电企业的资产又相对比较散杂,财务部门也不可能都到现场进行核对,从而造成资产变动不同步,帐物不一致。
其四,由于供电企业在资产管理中,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应该说从省公司到各县局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均有较完整的管理制度,而且对制度的建设工作也相当的重视,但是对于制度的落实上并不尽人意,固定资产的流程并不是全部严格按制度规定的进行的,违反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也习以为常了。同时即使在制度的规定中,也存在着各管理部门的责职不清,单位分工不明确,界面不清晰;各责能部门的协调、流程不畅等方面的问题。比如供电企业变电所管理中的一般线路、变电设备由生技科负责登记管理;而自动化设备、计算机等是由调度计算机部门负责登记和管理;房屋、空调等生活用品由办公室进行登记管理,从而由于分工不明确,界面不清,同时相互之间配合不够,往往引起变电所的资产变动得不到较好的处理,这也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之一。
针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上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原因,笔者认为要切实采取以下对策,从而保证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为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发挥出最佳功能:
第一、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固定资产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生产的正进行,资产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供售电量和经济效益。而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一个企业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建立以局行政负责人为首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主持、协调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始终入于在控之中,发挥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应有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员参与,光靠财务及实物管理部门的少数人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建立、健全全局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应当设立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专职岗位,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同时在各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建立二级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各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应有资产管理员,这样自下而上地对全局的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责职,明确各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责任;规范固定资产的各项流程,使固定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都有明确的流程,清晰各不同部门的管理界面,从而保障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做到放而不乱,动而有序。
第三、明晰固定资产的产权,规范财务核算程序。对于清查出来的产权不明晰的资产要分清不同情况,认真界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对属于产权归属县局的资产,要将资产及时入帐,以防止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供电企业的特殊性而造成的多投资主体的帐外公用资产,由于其产权难于合法又经济地移交,笔者认为既不能简单地用活的现金流量去换一笔死的,而且业已占有为供电企业创造效益的现实资产;又不能长时间地存在着产权不明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及时向上级及税务部门争取政策,参照农电集体资产移交的模式,免交企业所得税,这样既能解决产权长期不清的状况,又不必以活的现金流去置换死资产,对于今后出现的类似资产应当在资产完工当时就按规定做好各项产权确定工作。同时要规范企业财务核算,特别是对完工资产要按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暂估入帐;加速工程的决算工作,确保资产能够及时入帐;加强企业内部工作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的信息实现对称,做到全局联动,从而保障资产管理信息一致。
第四、财务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固定资产的技改、大修及报废等整个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运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财务人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掌握资产变动的相关信息。这就要求我们财务人员加强对资产技改大修工程的预算和控制工作,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帐户调整,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大修等要纳入到企业预算的范畴,变事后财务处理为全过程的财务监督和控制。其次要求财务部门应主动地参与到每项固定资产竣工验收、产权交接等具体的工作中去,对形成的资产要认真细致进行核对和核算,对于技改、改良项目要从项目一开始就深入到其中,对哪些资产是需要拆除报废、哪些资产需要价值转移的、资产改良后的能延长多长的生命周期、发挥多大的经济效益等详细的信息都要心中有数,从而确保财务在资产管理方面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财务人员实行资产管理的素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我们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点多,面广,杂散而且变较为频繁,继续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资产管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采用计算机管理等较为先进的方法,从生产到财务,从实物管理到价值控制均采用计算机实行系统管理,为保证资产管理的相对统一性,建议由市局统一选型,由各县局具体实施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而对固定资产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固定资产实现现代化管理就要求参与管理的人员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责任心才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因此作为企业要运用各种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在资产管理方面应当采用正面教育和强化责任相结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管理的自觉性,建议将资产管理纳入到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范畴,实行奖优罚劣,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对于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也是能否管好资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因而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不仅应该学习财务知识,同时对于资产管理人员还应当学习生产知识,熟悉生产技术设备,经常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第六、要加强资产的清查工作。首先资产的清理、清查是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最后一环,因此要及时认真地做好资产的清理工作,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按资产报废程序及进行清理工作,财务部门应当经常主动地与实物管理部门及使用保管部门进行沟通,对不良及报废资产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及时进行帐务处理,以确保财务资产信息的正确;其次资产的清查核对是确保资产帐、卡、物相一致的重要一环,因此供电企业每年对资产应至少进一次清查、核对工作,对于帐实不符、有变动的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规范处理,以防止积少成多,给管理工作带不便,造成新的资产混乱。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及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想法,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