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与选择原则

江苏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毛再友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域内(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相关经济法规等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的工作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从形式上会计政策的选择表现为一种技术方法的选择过程,但会计政策的选择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各利益相关方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它是公司利益相关者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所以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历来受各利益相关方的重视。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一)市场压力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结果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企业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而管理当局是资本运作的实际操作者,具有其他利益集团所没有的优势。会计政策的选择实质上变成了维护管理当局利益的工具。竞争的经理人市场和有效的监管市场,促使经理人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因为理性的经理人都希望自己在经理人市场中价值最大,而价值的高低又取决于所经营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经理人员还会受到董事会的监管,如果未能达到股东所需求的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员就有可能会被撤换。由于各种压力的影响,经理人员必然会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二)会计准则及制度规范的局限性

从会计准则的制定层面看,企业准则制定与完善的渐进性与局限性,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会计准则与会计实践发展的不同步与信息不对称等,都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原因。对市场机制的过分信赖,致使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这些都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提供了空间。

首先,从会计准则制定的技术看,由于经济事项繁杂、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等情况,使得政府机构在制定会计政策时不可能制定出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法规,使每一项业务都有具体的会计政策相对应。现实是每一项经济业务与会计政策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而在实际的会计操作中究竟采用何种会计政策,则由经营者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因此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多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留下了空间。

其次,企业的财务报告反映了企业管理当局、政府及债务人等各利益集团决策的结果,并影响其后期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结果。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也并不是局外人,本身也是利益分配的一方,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不可避免地会保证自己效用函数的最大化。但同时又必须平衡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缓解矛盾,使之都能接受博弈的结果——会计准则。很显然,给每一经济业务的处理都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因此,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博弈也使企业拥有了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三)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机

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动机,而且这种选择是企业长期的、动态的优化过程。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使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经济业务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每个企业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企业如果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出恰当的会计政策,那么就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状况。同时,依据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复杂契约关系的连接点,而会计则可以为企业中的各类契约的订立和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企业的经理人员有动机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来改变契约各方的利益。

二、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可避免,而我国企业当前在选择会计政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同时我们都知道,公允的会计政策下的会计信息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既不主观地维护股东的利益,也不存在严重的经济后果,可以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公允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笔者认为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要达到公允的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合法性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必须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所选择的会计政策的合法性本身就是公允性的体现。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即就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做出规定,为各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供规范,保证会计信息的规范和可比。因此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比如在现行条件下,资产只能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以市场价值计价。只有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才可以选择适用特殊的会计政策。

(二)合理性

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理财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这种合理性其实也就是一种适用性。没有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政策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只有合理的会计政策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一些成长性的企业(如电子行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可能为了降低过高的社会期望值,缓解财务压力,而选择能够减少利润的会计政策。同时,较低的利润还可以降低员工要求涨工资的欲望和幅度,减少人工费用。反之,一个成长较慢或者处于稳定期的企业,则可以采用相反的会计政策。

(三)可比性

可比性可以分为纵向可比性和横向可比性。纵向可比性即一致性,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应随意变动。如果按规定变更会计政策或者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业绩而选择新的会计政策时,应当在会计报表中予以披露,并进行追溯调整。这样企业的会计信息才可以持续,才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析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并做出预测和决策。横向可比性即要求同行业同类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在同类行业中会计政策有很强的通用性。而且选择与同行业相协调的会计政策有助于企业与同业竞争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分析自身的不足或优势。

只有以下两种情况,会计政策才可以变更:一是法律法规的规定。比如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生物性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年限折旧法、工作量法、产量法,也就是说,从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开始,原来的年限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就不能再使用,企业内部要追溯调整,以保证其可比性。二是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当原来的会计政策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时,需重新选择会计政策以适应企业,反映变化了的经济状况。

(四)谨慎性

谨慎性是指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预测时,需要做出谨慎性的要求,既不虚增利润,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从而使各种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存在的内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都得到充分的考虑。但是谨慎性并不是要求抬高不确定的损失或负债,也并不是排斥对可预计收入的确认,只是要求在慎重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风险后,做出科学的判断选择会计政策。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会计政策的选择都不允许以谨慎性为借口,建立秘密准备,给人为操纵会计利润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