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初探

一、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经营者“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中,不难发现经营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立”与“破”、“存”与“续”、“繁”与“简”都有决定权,甚至经营者的情绪起落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生重要影响。这种情况虽然表明经营者借助内部控制有利于实现经营目标,但却忽略了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一旦“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经营者的上述控制可能大大削减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既定功能;在“自利”的心理定位下,经营者的行为模式与价值判断则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形成与制度的摩擦,降低制度的实施效果。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导致信息系统失真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与审计,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完整性;企业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自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3、风险评估不足,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和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带来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等。在诸多风险中,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营运风险。但不管是什么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企业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往往出现盲目扩张等风险。



二、内部会计控制不完善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不完善需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主要应解决对经营者的控制问题。政府权威推行规范化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果能很好执行的话,是解决我国目前企业管理中发生经济类错弊的一项重要手段。但经营者有时会从企业自我私利出发,以“下不为例”逃避制度的控制。如果经营者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率先违反制度,将可能引发众多员工违反制度或形成“反制度”的消极心态,从而降低制度的效用。在一定意义上,经营者违反制度比缺乏制度的后果更糟。主要表现有:



1、绕过制度。经营者可以找出许多借口说明他需办理的事务十分特殊,因而饶过现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这种借口是在经营者固有的权力背景下出现的,可能使员工无法质询。



2、改变制度。经营者为了达到某种经济或其他目的,并认为现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时,制度可能按经营者的授意予以改变。



3、搁置制度。在现行制度不完善需要予以修订时,因为出于个人利益上的考虑,经营者对由职工或由董事会提出的改革制度的建议不予理睬,通过拖延采纳时间以从现行制度的缺陷中得到好处。



4、漠视制度。以对现行制度不了解等为借口,恶意违反制度,但几乎没有财务人员能对拥有重权的经营者的行为予以阻止。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措施



1、对经营者实行控制



实施优良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达到理想的结果,其最好状态应是:无论经营者是否真正认同这项制度,他都能够像一名战士执行军纪一样执行制度、捍卫制度。这就要求:



(1)改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中,从股东到董事会、监事会,再到经营者,存在着多层被明确权责范围的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的权利必须受到董事会的限制和监事会的监督,这意味着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颁发与协调等权力被董事会所拥有并由监事会予以考核时,经营者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环境将达到最优。



(2)明确企业经营者对其所管理的资产具有保值与增值的责任。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对资产疏于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营者尚未意识到自己有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尽责任。应当通过制度的约束去激发经营者关心和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积极性,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以《会计法》的强制约束保证企业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里隐含着一个逻辑是: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控制负责。然而,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这项内容已被忽略。建议《会计法》在修订时应考虑,对疏于会计控制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经营者应予以处罚。



2、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由于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受到关注。建立与落实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其要点如下:要抓好关键人,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要把握住关键部位: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要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要控制住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



3、加强风险评估



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步增大并更具有不确定性,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及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领域,防患于未然。



4、加强财务会计控制



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基本的会计活动和会计程序来保证完整、准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及时发现处理过程和记录中出现的错误。这些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凭证控制。凭证控制就是利用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控制。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良好的凭证控制制度是其他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前提。



2、账簿控制。账簿是全面、连续和系统地进行归类和整理经济活动数据的重要手段,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因此要重视账簿控制对保证会计报表质量具有的重要意义。



3、报表控制。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报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报表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



4、核对控制。它是利用记录与记录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记录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控制,包括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及表表之间的核对。完善核对控制对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实物控制。实物控制是指为了保护企业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所进行的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严格的入库、出库手续;



(2)建立安全、科学的保管制度;



(3)财产物资要实行永续盘存制,随时在账上反映出结存数额;



(4)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5)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制度,等等。



总而言之,切实地贯彻执行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既有纠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而这当中,制度和人都相当重要。一个企业缺乏制度约束,把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的控制完全寄托于人的良好道德品质,肯定是不行的,反之在一个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较为完善的企业里,如果人的素质和道德即忠诚出现了问题,同样也能断送企业的前程。因此每个企业都要筑垒起内部会计控制这堵坚实的防火墙,并且教育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像士兵执行军纪一样坚强地去捍卫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确保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