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发展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毫无怀疑,企业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按照委托—代理理论,企业事实上是由利害关系人(法人团体、自然人等)依照契约组合成的盈利法人组织。围绕一个企业,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利害关系群体。和谐社会及企业的内在发展,均要求企业必须平衡所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要求,最终求得企业的和谐生存与发展,并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企业平衡所有利害关系人利益要求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企业如何有效配置自身有限资源的过程。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中主要负责资源配置(负责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及收益分配)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和谐发展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使企业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获得和谐生存与和谐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发展的过程事实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持续博弈的过程。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国有企业的股东为国家)、管理层、企业员工、政府、社区、媒体(社会舆论)、债权人、供应商、潜在的投资者和客户等,还有一个不说话但违反它的规律必定会受到它惩罚的相关者——自然环境与生态。损害某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许短期内会使另一个相关者受益,但从长期看,其利益最终是平衡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企业可以为了节约成本而减少安全投入,短期内没出事,但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回报。而一旦出事,损害的肯定是企业整体(包括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从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必须和谐处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谋求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筹集、投放、分配来对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则离不开明确的符合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内在要求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的主要任务
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自身的和谐发展,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其中的关键是企业必须做到自身的和谐发展。
企业要做到自身的和谐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妥善处理围绕在企业周围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内部的和谐
企业内部的利害关系人主要有股东(国有企业的股东为国家)、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因此,企业内部和谐的主要任务是妥善处理企业、股东、管理层和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让股东、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同时又要让上述三者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自身应有的利益。而其核心则是具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围绕这个目标,采取适当的财务政策,让上述三者的利益得到最优化的平衡。比如,采取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既要让股东得到适当的回报,又要让企业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对管理层、员工进行适当的分配奖励与考核,既要让管理层、员工有积极为企业工作的动力,又不会损害股东的利益;等等。因此,企业内部的和谐离不开在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2、企业与外部关系人的和谐
企业的外部关系人包括政府、社区、媒体(社会舆论)、债权人、供应商、潜在的投资者和客户等。企业与外部关系人和谐的主要任务是妥善处理企业与上述外部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谋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外部关系人带来最优化的收益,其核心也是利益关系的处理。如果企业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利益,也许可以获得一时的利益,而一旦暴光,最终损害的还是企业的发展。同样,如果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也许一时暴富,但长久必被客户淘汰,最终损害的仍是企业的利益。如何妥善处理企业与外部关系人的利益,求得企业的和谐发展,也离不开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3、企业与自然的和谐
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即是要求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必须顾及自然环境和生态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为代价,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报复。这就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与生态的要求。企业对自身产生的污染,必须花费代价去治理;企业在考虑投资项目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企业在配置内部资源时,必须考虑对自然环境与生态适当投资。因此,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要和谐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财务政策,因为财务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而财务政策的确立,则取决于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或者说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政策及其执行中所体现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为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要有明确和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三、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发展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围绕如何定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国外国内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对此简单描述如下。
1、西方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后,目前对财务管理目标表述的主要观点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上述目标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企业是股东投资开办的,股东投资开办企业的目的就是赚钱。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内容,因此,其目的就是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但是,上述观点的缺陷是明显的,过分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企业其他利益关系者的利益,可能导致企业损害员工的利益或者出现经营层的舞弊等。在企业界的“9.11”事件──美国安然事件发生后,西方国家开始了对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反思。
退一步看,即使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也离不开妥善处理企业相关者利益。其实,企业存在的过程本身就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过分强调股东利益,可能实现了股东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损害的也正是股东的利益。
2、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表述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表述应该说比较科学,而且也包含了企业相关者利益优化的部分内涵。
但问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应该如何体现,或者说是企业利害关系人中哪一个主体利益的价值最大化呢?是目前价值最大化还是未来价值最大化?这一表述显然无法回答。因此,这一表述过于模糊。
另外,由于现行的财务管理定价模型大部分是通过评价股东财富来为企业定价的。因此,按照这一表述,在实务操作中往往又会演绎为股东财富最大化。
3、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发展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结合上述分析,目前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均无法完全反映企业的内在发展要求,也无法完全反映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要求。
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这一表述优点如下。
一是明确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目标。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表述为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可以明确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目标。因为投资者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赚钱,而赚钱的过程是妥善处理企业相关者利益的过程。无法想象,一个不能妥善处理相关者利益的企业还能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二是引导企业有效配置资源。任何事物都是在限制中求发展的,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就是为企业负责资源配置的工作;明确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制定财务政策,从而更加有效地配置企业的资源。
三是明确企业的利益需求方。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表述为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可以明确企业的利益主体,从而引导相关的利益主体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将财务管理目标表述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可以引导企业妥善处理企业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同时,在评价企业价值时,可以全面地考虑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通过价值的引导,促使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五是减少企业的各种舞弊行为。单纯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往往会引发股东、管理层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而进行舞弊。而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会让企业股东、管理层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创造企业存在的价值,减少舞弊的目标诱因。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发展内在需要均要求重新表述财务管理目标,而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要求。
参考文献:
[1]阿斯瓦斯·达摩达兰(美)(郑振龙等译).应用公司理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