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会计标准执行机制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其核心内容包括激励机制、会计监督机制和公司文化。公司治理与会计标准执行机制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基于企业立场,从公司利益激励机制、公司会计监督机制和公司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它们对会计标准执行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本文阐述了许多研究都表明薪酬契约设计缺陷是导致会计行为异化的内在原因。委托人要想使管理人员披露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以实现委托人期望效应最大化,就必须选择对代理人既有约束又有激励的合同。传统“固定薪酬+分红奖励”模式往往促使企业行为短期化,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也背离了可靠性原则的要求。通过融入股票期权激励,改变利益阶层归属,有效地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励高管人员创造优异业绩。但如果股票期权过高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降低会计标准执行的效率。
其次,公司会计监督作为对企业财务会计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与监督机制,是公司组织制度中重要的一环,是外部强制机制的有力支持者,高效率的会计监督机制可以弥补外部执行机制的不足,提高会计标准的遵从水平。
再次,作者认为公司文化主要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提升会计标准执行效率:一是文化减少了成员预期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个体专用性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二是文化可以补充正式控制制度,减少监督成本;三是文化可以改善成员偏好,使成员目标趋同,降低组织运行中的谈判和讨价还价成本,从而提高会计标准的自我执行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最后,针对公司利益激励机制缺陷影响会计标准执行有效性问题,作者提出可以通过将会计标准执行结果纳入考评指标,进一步完善经理人竞争市场等方式得以改善;针对公司会计监督机制低效率影响会计标准执行质量问题,作者认为应建立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系,如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并行模式;针对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失灵问题,作者的建议是:实行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逐步以合伙制取代有限责任的事务所组织形式、强化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制度约束等。
(刘佳整理自《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9年第1期,作者:陈继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