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贯彻实施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构成,具体包括三个层次:

(一)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使用,主要规范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和理念、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基本准则的作用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以及实际工作,并对以后新出现的业务提供处理原则。

(二)具体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38项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为企业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具体而统一的标准,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则制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从而基本涵盖了中国各类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三)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针对具体准则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所作的操作性规定,主要包括具体准则的相关各项解释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立足国情,与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具体如下:

(一)立足国情,顺应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涵盖了企业合并、股份支付以及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加强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督将发挥积极作用。

修订后的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满足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决策的需要,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着眼于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公众利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贯彻充分披露原则,有助于提高企业透明度和提升中国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提高市场效率。

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关联方披露、资产减值等准则的处理,作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规定。

(二)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等一些特定交易或者事项,我国会计准则强调有关资产或者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并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全面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及时反映市场价值变动信息。但需要指出的是,公允价值应当是以能够获得并可靠地计量为前提,在某些情况下,难以通过“活跃市场”获取公允价值,有时估计或验证公允价值所需的数据无法取得,以非市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的随意性较大,这就会影响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除了在资产减值转回等极少数方面存在差异外,实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所谓实质性趋同,是指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和国际趋同的进程中,我们没有片面强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形式上的一致,而是注重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实质内容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四)会计准则将独立实施。我们在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会计准则在会计标准中的主导地位。这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基本准则的统驭作用,健全了具体准则的范围,突出了应用指南的操作引导,系统、完整地规定了从确认、计量到记录、报告的全过程问题,实现了原则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今后,实施会计准则的企业将不再执行相关会计制度,从而使我国企业会计标准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会计准则与公允价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布后,很多业内人士发现,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无论中国准则还是国际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目的都是使企业报出的财务信息更相关,更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历史成本自身的局限性,使引入公允价值成为必然。我们完全支持这一理念,但我们主张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还应贯彻审慎性原则,而不能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即使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依然审慎地限制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选择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目前的规定也并非所有准则项目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有两个方面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损益变动可能没有现金流量作支撑。引入公允价值后,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但这时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撑的。换言之,即使企业损益表上增加了利润,仍可能没有现金流。这样企业就有可能在没有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导致现金流出,并使其企业价值高估。也可能会出现相反或低估的情况。

二是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当无法从活跃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这些技术手段所得出的结果必须足够可靠,支持这些技术手段的市场参数也必须较丰富和完备,作出主观专业判断的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否则公允价值就难以可靠地计量,甚至可能导致对会计利润和资产价值的人为操纵。

为了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规定了如下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标准:1.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2.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3.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上述关于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规定,体现了公允价值概念的级次,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允价值计量》工作稿中确定公允价值的相关指南是一致的,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目前的做法基本一致。

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

建立并全面实施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为确保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草拟和发布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指南,有助于会计准则使用者完整、准确地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确保新准则的一致运用和贯彻实施。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准则培训。我们采用“一竿子到底”的办法,对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境内外上市公司及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会计学术界的相关人员进行直接培训,为新准则的贯彻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建立了互动机制,发挥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确保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在上市公司全面实施。近期我们还选择了部分上市公司在准则正式实施前进行模拟测试,测算对企业损益和净资产的影响,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确保企业运用新会计准则,切实提升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详文见《商业会计》2007年1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