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风险导向审计在公共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风险导向审计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引领了欧美发达国家审计的潮流,然而在我国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在我国审计实务中推广。根据我国公共工程发展与审计现状,寻找风险导向审计与公共工程审计的融合点,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推行公共工程风险导向审计,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公共工程审计现状

从1994年开始,我国对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逐渐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为将投资重点转向公共投资领域中的非竞争性项目。与此相应,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重点也相应转向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工程。1998年后,我国为进一步扩大内需,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巨额的财政资金投入要靠审计来监督,国债专项资金成为当年及以后几年的审计工作重点。通过审计查出的问题主要有:建设投资不落实,超规模、超标准建设,转移挪用建设资金,预结算管理混乱,工程违规承发包问题严重,工程项目建成后投资效益差,未经审批擅自改变项目投资计划,擅自动用项目资金建设计划外项目,相关责任人以权谋私等。这些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审计风险。

二、审计方法新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的风险基础(导向)审计是从社会审计的角度出发,注册会计师以内部控制为导向,侧重于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自身利益出发,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规避自身的审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应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审计方法。其特点是:1.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运用“从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先“从上而下”确定审计范围和程序,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结合重要性的判断,“自下而上”地判断和归纳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3.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由侧重实质性测试转向分析性复合的运用。4.审计证据由主要依赖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提供的审计信息向员工及外部人员扩散。

(详文见《商业会计》2007年1月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