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中重要性水平运用的探讨
一、重要性水平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企业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运用专业判断,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导致审计成本过高或者审计风险过大。如: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认为报表使用者能接受的错报或漏报的额度为100万元,而实际报表使用者能接受的额度为50万元,这种情况下,就会加大审计风险。
(三)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是,某项错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如果性质严重,也应视为重要的错报。例如,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金额,通常被认为比相同金额的非故意错报更为重要;金额小的错报因可能涉及有关法律责任后果而成为重要错报;金额并不重要的错报,因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趋势而可能成为重要错报。
(四)考虑重要性的层次。重要性分为会计报表层次和账户、交易两个层次的重要性。审计的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又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各交易,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和各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一贯的整体性结论,所以,注册会计师还必须考虑账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具体运用
(一)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作初步评估,目的就是确定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审计计划阶段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 以往的审计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预测哪些账户或交易可能发生错报或漏报比较困难,事先确定审计成本的大小也不容易。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在凭借以往审计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