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对粮食风险基金的思考

粮食风险基金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对粮食经济实施宏观调控设立的专项基金,它主要是通过利益再分配方式,保证保护价收购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的有效运作与落实,最终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两大目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风险基金的建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粮食风险基金的演变及现状

粮食风险基金政策的制定,其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行,绝大多数地方的粮食保护价收购制度已经取消,但确保粮食安全仍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三老”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粮食风险基金。当前建立以解决企业“老账”、增强企业活力为突破口且相对稳定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已是势在必行。

(一)由现阶段粮食风险基金规模所决定。

(二)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兼顾性所决定。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调控政策的落实,应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市场主渠道作用,一方面,可在争取粮源、国家调控粮食市场上更具有主动性;另一方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具有高水平的检验、储存等条件,在确保储粮安全上具有很大优势。

二、对粮食风险基金的思考

(一)粮食风险基金必须重点保证地方粮食储备补贴的需要。 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一是保护好基本农田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增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增加粮食产量;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这是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政府调控粮食市场最重要、最现实的物质手段。

(二)粮食风险基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的方式和标准必须根据粮食供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我国加入WTO以后,逐渐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为了与国际接轨,粮食补贴方式由补贴流通环节改为补贴生产环节,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在目前粮食情况下,直接补贴农民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应随着粮食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粮食风险基金对农民的补贴政策。

(三)应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以粮食风险基金补偿粮食企业的改制成本。解决“老人”问题不单是粮食部门的事,政府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粮食企业改革改制,解决“老人”问题是完全应该和必要的。目前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制到了攻坚阶段,制约改革改制的主要因素是资金不足。据初步测算,全市完成“两个置换”改革的成本为 4 750万元。由于粮食企业多数地处偏僻,资产质量较差,变现能力弱,资金缺口大。用现有地方粮食风险基金补偿粮食企业改制,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应调整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将企业改制成本部分纳入到粮食风险基金补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