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审计的基础,因此,在开始各项业务审查之前,应对商品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先进行一次审查,有利于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下面具体谈一谈如何进行审计。
一、 查阅和调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 通过查阅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3项内容:
1.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明确的职权和责任。
2.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程序和手续。
3.在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时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是否严密的重要标准。
(二)调查询问。
调查询问包括编制调查提纲、提出问题、记录答案等环节:
1.编写调查提纲。
2.提出问题:
3.记录答案。
二、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实地测试
审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询问所得的结果,还必须进行实地观察和测试,以进一步核实其执行的情况。实地测试必须同时应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结合账簿和凭证审查进行测试。
1.进货业务的测试。
2.付款业务的测试。
3. 货币业务的测试。
(二)观察核实法。审计人员可以先在各个职能部门、仓库、门市部等分别进行观察,看其实际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如何,然后将各方面观察所得进行归纳,与查询所得的资料相比较,看其是否相符。
三、 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记录
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审查后,应将结果写成书面记录。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记录,应根据各种不同经济业务分别记载(如进、销货环节,收、付款环节),以便于同一经济业务的审计工作记录归集在一起,有利于汇总、分析和研究。
四、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经过上述查阅调查和实地测试之后,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作出评价。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
1.内部控制制度,既有制约的一面,又有促进的一面。
2.评价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也不能笼统概述,必须明确指出什么制度,在哪一方面存在问题,哪一工作环节有缺点,什么地方有漏洞,牵涉到哪些人的责任等等。
3.要注意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在联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如发现相互之间有矛盾时,必须加以评述,并要求企业注意纠正和改进。
(二)写出评价结论。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结束后,应将工作记录作一次整理,写出审查结果和评价结论,扼要说明制度规定、职责分工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可出具管理建议书。评价结论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优缺点;二是可能导致的差错;三是建议纠正的措施。这可在审计报告时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