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盈余管理及其规范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最大化的行为。从契约角度来看,在合同为刚性和不完全时,盈余管理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用以保护公司免受未预期到的现实状态的影响。从财务报告的角度来看,盈余管理可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值,是管理人员向投资人传递内部信息的一种机制,但也存在着管理人员滥用盈余管理增加私利的行为。
一、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
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利益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经济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内在动因。
(一)为了奖金等收入最大化的动机,股东与管理人员的报酬契约中会以企业的净收益作为奖金、甚至股权的依据。奖金等收入的存在,驱使企业管理当局经常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操纵净收益,以使他们在报酬契约中规定的奖金最大化。
(二)出于隐含契约的动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来保持企业利润长期平稳发展。出于债务契约方面的动机,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贷款的安全,防止企业管理人员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往往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动等方面的限制。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中的条款,则视为违约,其代价将十分惨重,不仅其贷款面临被收回的危险,而且其经营活动的自由还会受到限制。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将选择可增加资产或收入以及减少负债或费用的会计政策,以避免产生违约行为。
(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特别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盈余管理的许多动因会纷纷出现。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原来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在离职前尽可能增加自己的奖金等收入以及能够载誉而退,往往采用使报告净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二是企业发生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很差,甚至面临破产时,会采取尽量提高利润,美化财务状况的盈余管理行为,以避免被解雇或被免职的命运。三是新上任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增加企业未来预期的盈利能力,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往往会注销一笔巨额“不良资产”,以及采取一些其他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调整会计利润等财务指标。
......
二、盈余管理后果的利弊分析
盈余管理的后果究竟是利还是弊,目前理论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具有好的一面,只要他们的行为不带有过多的机会主义成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有很大的弊端,会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并对股票市场产生重大负面作用。
三、如何规范盈余管理
(一)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及有关法规、政策和契约。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三)完善现行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健全关联方交易的法律制度。